榮・羅海瑟 Ron Rolheiser
你就跟你病態的秘密一樣病態!這是一句很有智慧的話。那些我們內在的疾病無法被治癒,除非我們願意將它坦誠地呈現在別人或是光明之前。只要它被隱藏起來,它就始終是個疾病。但是,真正的問題可能不在於我們內在有個需要藏起來的疾病,而是那個「隱藏的態度」。或許真正的疾病就是那個「隱藏的態度」,而非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罹患的某種疾病。
我們都有自己的衝突,而我們也都為這些衝突感謝天主。我們內在那所謂的「天主的肖像」不止是個印在靈魂上的美麗畫像。這肖像如同火焰,一種神聖、永不滿足、讓人迷惘的火焰。我們最真實的特質,就是我們複雜的內在,使我們無法甘心只是做那個自己認為應該要成為的我。我們都有著狂野的幻想,幽微的痴迷。一旦我們的白日夢赤裸裸地呈現在陽光下,它就會暴露出自己不斷在滋養的偉大幻想、憎恨幻想、自以為義的幻想,以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陷入之情緒與性的執迷。在我們的白日夢中,有許多我們羞於啟齒的內容。我們都會沈浸在那些狂野、直接、偉大、自負的幻想之中。因此我們將這些真實的經驗深藏心中:要不把它們當成是一種病態,要不否認它們的存在。
當我們相信我們之所有有這些奇怪的幻想,是因為我們內在哪裡不對勁,才會跟別人不一樣時,我們就將這些幻想貶抑為一種病態。我們不敢讓別人知道自己的這些幻想。最終,我們的幻想和痴迷成了讓我們引以為恥,成了黑暗的秘密,我們正常自我底下的疾病。
另一種面對這種幻想的方式是否認。我們有意識地拒絕承認自己有這些想法和感受。否認讓我們免於羞愧的感覺,但我們最終得要為此付出代價。否認我們的想法和感受,等同於將我們的生活起居限制在房子的一樓,並將那些垃圾和我們不想處理、面對的事物掃到地下室,並把門關上,眼不見為淨。會有那麼一段時間,我們感覺到家裡清淨許多,那是因為我們把那些不想見到的東西都丟到地下室去了。但最終,那些被掃到地下室的東西開始發酵,產生有毒的氣體並慢慢從門縫滲進客廳,開始污染我們所呼吸的空氣。
但重點來了,這些內在的情結仍在吶喊。那些存在於我們靈魂內的痴迷與偉大不是一種疾病,也不是那些我們需要否認的事物。我們靈魂中的狂野,不是病。問題在於我們我們缺少對靈魂深處的這些內涵,這些所謂陰影(shadow)的了解,並且相信這些都是不正常的⎯這種不了解使得我們將它們隱藏起來,使得它們真的演變成為癌細胞。
什麼是「陰影」?大眾文學對陰影有一種偏頗的解釋。一般的觀點認為陰影就是一種心理疾病,那些讓自己害怕的心靈內容,一個我們卯盡全力不去踏入的內在荒野,一個我們努力想要躲避的內在魔鬼。但有時候我們可能會發現,那些我們所恐懼的陰影,好像不是什麼暗黑的存在。其實正好相反。
我們的陰影是這麼形成的。當一個嬰兒出生時,它的心靈是透明光亮的,驚奇地對這個世界開放,覺察身旁的一切事物,單純地經歷所有的現實。然而,在這個階段,嬰兒不會思考,因為它缺少「自我」,因而也沒有「自我意識」(self-awareness)。為了形成自我並且擁有覺察、意識的能力,嬰兒得要進行一連串大幅度的心理收縮,每次的行動都會將某部分透明光亮的心靈推開。在生命的最早期,它首先將「我」和「他者」分開:我和媽媽是不一樣的。很快地,它接著將「有生命的」和「沒有生命的」物品分開:小狗是有生命的,石頭是沒有生命的。過了一段時間,它開始將身體和心理分開:身體是可以感覺、具體的東西,思考則不然。最後,這個形成陰影的關鍵來了。在這個生命階段,嬰兒會做出分辨,什麼是可以面對,允許它存在於自我內的事物;什麼又是太可怕、危險,不能讓它存在自我內,讓自己覺察到的事物。藉著這個行動,嬰兒將一大部分心靈中的透明光亮(存在我們內,天主完整的面容與肖像),排除在意識所及的範圍之外。
要留意的是,我們的陰影不是我們的黑暗塑造出來的,而是我們的光明造成的。瑪麗安娜・威廉森(Marianne Williamson)所說的(南非前總統曼德拉(Nelson Mandela)曾在他的就職演說中引用):「對我們最具威脅性的,不是我們的黑暗,而是我們的光明。」在一個健康的人身上,黑暗的秘密通常隱藏著我們內心,來自極度光明、神聖能量、無限渴望和如天主般偉大所散發出來的東西。當我們將這些習慣性隱藏的東西帶到亮光之中,我們就會發現它們其實既不黑暗也不病態。我們之所以以為它是一種病態,是因為我們從沒有將它們帶到光中。
原文出處: https://ronrolheiser.com/opening-our-secrets-to-the-light/
原文出處: https://ronrolheiser.com/opening-our-secrets-to-the-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