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2日 星期四

讓光照進靈魂的隱秘之處


榮・羅海瑟 Ron Rolheiser

        你就跟你病態的秘密一樣病態!這是一句很有智慧的話。那些我們內在的疾病無法被治癒,除非我們願意將它坦誠地呈現在別人或是光明之前。只要它被隱藏起來,它就始終是個疾病。但是,真正的問題可能不在於我們內在有個需要藏起來的疾病,而是那個「隱藏的態度」。或許真正的疾病就是那個「隱藏的態度」,而非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罹患的某種疾病。

        我們都有自己的衝突,而我們也都為這些衝突感謝天主。我們內在那所謂的「天主的肖像」不止是個印在靈魂上的美麗畫像。這肖像如同火焰,一種神聖、永不滿足、讓人迷惘的火焰。我們最真實的特質,就是我們複雜的內在,使我們無法甘心只是做那個自己認為應該要成為的我。我們都有著狂野的幻想,幽微的痴迷。一旦我們的白日夢赤裸裸地呈現在陽光下,它就會暴露出自己不斷在滋養的偉大幻想、憎恨幻想、自以為義的幻想,以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陷入之情緒與性的執迷。在我們的白日夢中,有許多我們羞於啟齒的內容。我們都會沈浸在那些狂野、直接、偉大、自負的幻想之中。因此我們將這些真實的經驗深藏心中:要不把它們當成是一種病態,要不否認它們的存在。

        當我們相信我們之所有有這些奇怪的幻想,是因為我們內在哪裡不對勁,才會跟別人不一樣時,我們就將這些幻想貶抑為一種病態。我們不敢讓別人知道自己的這些幻想。最終,我們的幻想和痴迷成了讓我們引以為恥,成了黑暗的秘密,我們正常自我底下的疾病。

        另一種面對這種幻想的方式是否認。我們有意識地拒絕承認自己有這些想法和感受。否認讓我們免於羞愧的感覺,但我們最終得要為此付出代價。否認我們的想法和感受,等同於將我們的生活起居限制在房子的一樓,並將那些垃圾和我們不想處理、面對的事物掃到地下室,並把門關上,眼不見為淨。會有那麼一段時間,我們感覺到家裡清淨許多,那是因為我們把那些不想見到的東西都丟到地下室去了。但最終,那些被掃到地下室的東西開始發酵,產生有毒的氣體並慢慢從門縫滲進客廳,開始污染我們所呼吸的空氣。

        但重點來了,這些內在的情結仍在吶喊。那些存在於我們靈魂內的痴迷與偉大不是一種疾病,也不是那些我們需要否認的事物。我們靈魂中的狂野,不是病。問題在於我們我們缺少對靈魂深處的這些內涵,這些所謂陰影(shadow)的了解,並且相信這些都是不正常的⎯這種不了解使得我們將它們隱藏起來,使得它們真的演變成為癌細胞。

        什麼是「陰影」?大眾文學對陰影有一種偏頗的解釋。一般的觀點認為陰影就是一種心理疾病,那些讓自己害怕的心靈內容,一個我們卯盡全力不去踏入的內在荒野,一個我們努力想要躲避的內在魔鬼。但有時候我們可能會發現,那些我們所恐懼的陰影,好像不是什麼暗黑的存在。其實正好相反。

        我們的陰影是這麼形成的。當一個嬰兒出生時,它的心靈是透明光亮的,驚奇地對這個世界開放,覺察身旁的一切事物,單純地經歷所有的現實。然而,在這個階段,嬰兒不會思考,因為它缺少「自我」,因而也沒有「自我意識」(self-awareness)。為了形成自我並且擁有覺察、意識的能力,嬰兒得要進行一連串大幅度的心理收縮,每次的行動都會將某部分透明光亮的心靈推開。在生命的最早期,它首先將「我」和「他者」分開:我和媽媽是不一樣的。很快地,它接著將「有生命的」和「沒有生命的」物品分開:小狗是有生命的,石頭是沒有生命的。過了一段時間,它開始將身體和心理分開:身體是可以感覺、具體的東西,思考則不然。最後,這個形成陰影的關鍵來了。在這個生命階段,嬰兒會做出分辨,什麼是可以面對,允許它存在於自我內的事物;什麼又是太可怕、危險,不能讓它存在自我內,讓自己覺察到的事物。藉著這個行動,嬰兒將一大部分心靈中的透明光亮(存在我們內,天主完整的面容與肖像),排除在意識所及的範圍之外。

        要留意的是,我們的陰影不是我們的黑暗塑造出來的,而是我們的光明造成的。瑪麗安娜・威廉森(Marianne Williamson)所說的(南非前總統曼德拉(Nelson Mandela)曾在他的就職演說中引用):「對我們最具威脅性的,不是我們的黑暗,而是我們的光明。」在一個健康的人身上,黑暗的秘密通常隱藏著我們內心,來自極度光明、神聖能量、無限渴望和如天主般偉大所散發出來的東西。當我們將這些習慣性隱藏的東西帶到亮光之中,我們就會發現它們其實既不黑暗也不病態。我們之所以以為它是一種病態,是因為我們從沒有將它們帶到光中。

原文出處:  https://ronrolheiser.com/opening-our-secrets-to-the-light/

2024年9月5日 星期四

避靜中的「靈修輔導」


dotMagis編輯

耶穌會貝拉明避靜院(位於美國伊利諾州,巴靈頓)的靈修輔導員傑瑞・諾拉執事,願和那些第一次參與依納爵靈修傳統的避靜,並要跟靈修輔導員談話的朋友們,分享他自己如何陪伴避靜者的經驗。

羅耀拉出版社的編輯丹妮絲・戈斯(Denise Gorss):請問你從事靈修輔導的工作多久了?

傑瑞・諾拉執事(Deacon Jerry Nora):我投入靈修輔導工作已經九年了。

戈斯編輯:當避靜者和靈修輔導員進行靈修談話時,會發生什麼事?

諾拉執事:進行靈修談話時,避靜者可以期待一位聆聽者。不管避靜者在他的祈禱中與天主/神談了什麼樣的生活或生命的議題,他可以相信靈修輔導員都會很感興趣地聆聽這些對話。依納爵靈修傳統的靈修輔導員通常也會建議避靜者某些特定的聖經章節做為接下來的祈禱材料,或是提供一些祈禱工具或方法,讓避靜繼續加深與天主/神的對話。

戈斯編輯:為什麼要和靈修輔導員談話呢?

諾拉執事:透過靈修輔導員的陪伴,避靜者有機會跟一位願意聆聽他的人,談談自己的靈修生活以及與天主/神的關係。靈修輔導員可以幫忙確認、肯定避靜者的祈禱經驗,幫助避靜者釐清靈修生活的一些議題,並提供建議,幫助避靜者在祈禱中與天主相遇。與靈修輔導員的談話,是為了強化在避靜中最重要的對話⎯與天主/神之間的互動往來。因此,與靈修輔導員的談話在避靜中是輔助性的,而非主要的成分。

戈斯編輯:在貝拉明避靜院做避靜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諾拉執事:貝拉明提供了全方位的資源,幫助避靜者覺察並享受聖神的臨在。首先,貝拉明提供了安靜、舒適的環境,簡單卻美味的餐點,讓避靜者感受到被歡迎,可以放下日常生活加諸在他身上的壓力及要求,安適地活在當下。貝拉明院子裡自然生長的樹木,青翠的草地,迎風搖曳的野花,及出人意料的野火,都讓人從中發現並享受天主給人的禮物。其他的避靜者,修士、修女、神父和靈修輔導員,陪伴著自己在一個充滿祈禱氛圍的環境,深深地體會那超越自己的存在。個人的祈禱同時也被每天渴望參與、投入的禮儀、修道院的規律日常生活托著。人們有足夠的時間在自己的房間、聖堂、大自然的環境、兩個圖書館中默觀生命的奧秘。避靜者可以聆聽靈修輔導員簡短的引導,和靈修輔導員一對一地分享自己的祈禱經驗,參與聖事,聆聽聖經中天主對自己說的話,參與帶有醫治力量的活動,或者只是單純躺在床上。你有很多的選擇,而聖神會引導你用最適合你的方式親近天主。

戈斯編輯:你還想要告訴對避靜有興趣的弟兄姊妹什麼事?

諾拉執事:大家要知道,避靜真的可以幫助我們更親近天主/神。聖依納爵建議避靜者帶著慷慨大方、好客的心情對聖神/聖靈及天主/神的旨意開放自己。如果避靜者願意開放地祈求他所要的恩寵,並且接受天主/神任何的恩賜,事就會這麼成了。



        有興趣到鄰近美國芝加哥的耶穌會貝拉明避靜院體驗避靜的力量嗎?可以參考他們的週末避靜或更長天期避靜時間表

原文出處:https://www.ignatianspirituality.com/spiritual-direction-on-a-retreat-an-interview-with-deacon-gerald-no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