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0日 星期日

信德的特質


榮・羅海瑟 Ron Rolheiser

        天主按自己的肖像創造我們,我們也從未停止還報這個恩惠。

        我們一直都在按自己的肖像創造天主。我們按照自己的想像,描繪天主的形象,以此表達出我們認為天主應該具有的特質。有時候,這個天主的形象是以自己最好的那一面描繪出來的,有時候則正好相反。不管是哪一種方式描繪出來的,要讓我們描繪的天主形象和耶穌所啟示的天主吻合,得要經歷相當長的一段路。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相信並宣講一個像我們一樣,會嫉妒、專制、嚴守法律、不公、讓人害怕、毀滅、復仇心切、從不寬貸、暴力的天主了。

        這也難怪每個時代,包括現代,人們常常以天主的名來合理化那些最可怕的暴力、偏執、殺戮,即使那些是針對無神論和世俗主義所採取的行動。今天,我們可以在伊斯蘭極端主義者身上清楚地看見這樣的現象。他們公開地宣稱為了顯揚天主的名,按照祂的旨意無差別地發動恐怖行動。但是,我們不是只有在伊斯蘭極端主義者身上看到這些,我們在每個宗教和世俗的理想主義都會看到這樣的現象。在某個時間、某個地方,會發生這種以天主的公義為名而採取的不公義行動。這樣的天主是按人的想像塑造出來的,因此祂的特質也包含了人會有的限制、偏見、創傷和自我保護之本能。

        所幸,我們有天生的保護機制,讓我們在走錯路時糾正錯誤,讓我們回到正途。這不只適用於我們身體,也適用於我們的靈魂。信德具有它內建的免疫系統。我們都希望天主站在我們這一邊,但最終事實會打臉我們的幻想。神聖的愛和啟示完全是一份禮物,而信德的內在動力會確保我們要不全然接受它是禮物,要不什麼都得不到。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在聖經中看到,真正的啟示,天主真正地臨在我們的生活時,總會讓人驚奇、出乎人的意料,是我們無法計劃、操控或想像的。因此,聖經告訴我們,要在我們的生活保留一個空間,讓那些不熟悉的人、陌生人、外國人,那些和我們截然不同的人可以靠近我們。常常,那些我們不熟悉的事物,會帶來天主的啟示。真實的啟示有個明顯的記號,就是它能擴展我們的心靈,帶我們進入新境,並打開我們的心,讓我們接受那些難以想像的現實。

        同樣的,這也是為什麼有時我們會經歷信仰上「靈魂的黑夜」。背後的原因是我們的宗教安全感⎯包括我們的想像力及天主的存在⎯都消失了,讓我們處在一種信仰上全新且令人不安的狀態之中。更痛苦的是,我們無法再運用自己的想像力確認天主的存在。我們內在感受、想像、經驗天主存在的能力枯竭了,使我們處在一種「不可知」的處境之中。

        神秘家稱這樣的狀態為「靈魂的黑夜」,並向我們保證兩件事:首先,天主沒有消失,是我們過去認識天主、緊抓天主那種自利的方式不再有用了。其次,我們信仰上的安全感必須轉化,因為它已經從我們的保護變成我們的束縛了。我們感受到的「 不可知」是一種健康的不知道,能讓我們能以更純粹、更深刻的方式經驗天主。本質上,靈魂的黑夜就是要清除我們錯誤的觀念、錯誤的安全感,以及我們過去為自己創造出來的天主形象⎯一個可以被我們掌控的天主。

        當英國神學家C. S. 路易師掙扎著要不要成為基督徒時,其中一個讓他過不去的點,就是他無法想像救贖的奧秘:為什麼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犧牲,可以拯救世人。幫助他跨越這個障礙的,是《魔戒》的作者J. R. R. 托爾金對他的挑戰。當托爾金聽見路易師的懷疑時,他只簡單地說了一句:「這是因為我們的想像力太有限!」完全說對了。天主,這個最偉大的奧秘,真的超越我們的想像;當我們試圖想像這個奧秘時,我們就會經驗到「不可知」。因為透過想像,我們遇到的是自己,而不是天主。我們沒辦法信仰我們自己!

        基督教神學家保羅・田立克(Paul Tillich)曾教導如何分辨自己所信仰的,是不是真正的宗教。他說,當我們提出宗教的疑問時,我們遇到的是否是一位超越我們的事實,超越我們的意識,抑或我們碰觸的是我們自身內最高的那部分,或是人性中最高的理想。在真正的宗教裡,我們遇見的是天主,而不是我們自己。

        但我們努力掙扎著讓自己進入真正的宗教,不再用我們的肖像來描繪天主。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信仰常常感覺像黑夜,而非光明;像渴求而非確認;像天主不在的痛,而非天主臨在的喜悅。

原文出處:https://ronrolheiser.com/the-nature-of-fait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