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3日 星期日

為復仇,還是為愛而活⎯從「神操」看「黑暗榮耀」


曹志誠

        去年Netflix推出了一部吸引眾多觀眾的韓劇「黑暗榮耀」,讓許多人目不轉睛地追完第一季的八集後,開始懊惱自己太早看了:第二季推出前的日子要怎麼熬過去?

        這部電視劇敘述了一個高中生文同垠,被朴涎鎮為首的五人幫集體霸凌後無奈休學,開始以追求公義的渴望支持自己活下去,用18年的時間構思出一個精心設計的復仇計畫,並一步步實現這個計畫的故事。

        相信很多基督徒在看這部劇時,內在也會有著掙扎:耶穌說要寬恕得罪自己的弟兄七十個七次,但文同垠遭遇到的殘暴對待,在劇情發展中,霸凌五人幫一個一個自食惡果時,自己內心內心卻有著一種公理得伸張的滿足與舒暢感。

        這樣的內在矛盾,到底要如何面對,才能讓自己不被復仇的價值觀所影響,保有耶穌所宣講的,愛的價值觀?

        依納爵在他留給我們的靈修行動手冊《神操》的開宗明義中說道:

人之受造是為讚美、尊敬、事奉我們的主天主 ,因而拯救他們的靈魂。(第23號)

這段500年前寫成的「原則與基礎」,表達出了當時基督徒的人生觀。這段看似教條的道理,其實可以用比較現代的概念來理解它:

每個人的生命都與那位創造自己的天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自己被創造的原因,也會是自己生命最自然的走向。當我們按著自己被創造的原因與目的一步一步發展時,我們會感覺到生命的意義與價值,肯定並享受這短短數十年的旅程。

        那這個被創造的原因與目的是什麼?在新約聖經若望壹書中有這麼一句話:「我們應該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出於天主;凡有愛的,都是生於天主,也認識天主;那不愛的,也不認識天主,因為天主是愛。」(若壹四7-8)如果創造生命的天主是愛,那想必人被創造的原因就是愛,而目的就是活出這個愛的本質。

        從這個觀點來看,「黑暗榮耀」中的文同垠,她的生命本質被遮蔽了。不止是霸凌五人幫不愛她,就連生養自己的母親,都可以為了一筆豐厚的和解費,而忽略女兒所受的不公平待遇與創傷;而原本該主持正義、誨人不倦的老師,卻站到了霸凌者的那一邊,任由這種邪惡的事情在自己眼皮底下發生。這樣的生命經驗,哪裡有愛在其中呢?

        吊詭的是,那唯一愛文同垠的人,就是她自己。當身旁的人都在告訴她:「妳不重要,妳不配得到愛,妳的生命一點價值也沒有」時,是她內在那個不服輸的聲音,支持她站起來對抗這些訊息,並用時間來證明:事實並非如此,自己不是活該受到這樣的待遇,只能活在沒有人愛的孤獨之中。

        但在追尋正義,駁斥那些不實指控的路上,文同垠得要冒著失去靈魂的風險,如同浮士德一樣,與魔鬼交易。於是,她將自己的心用一個硬殼保護起來,免得再受傷害。即使面對他人的善意,她也小心謹慎,不讓自己的心敞開,免得自己的脆弱壞了復仇大計。也因此,面對朱如炡的溫柔與體貼,她可以毫無綣戀地轉身離開;當她的幫手姜賢南拿出水煮蛋要跟她分享時,她也可以毫不猶豫地拒絕這份簡單的善意。 

        可是,當復仇的計畫最終得以實現時,文同垠真的能用公平與正義來修復自己受創的靈魂嗎?那位最終發現文同垠復仇計畫的愛慕者河度領曾問道:「等復仇結束,文同垠你就會變得幸福嗎?」故事告訴我們,創傷不會因著公平正義得伸張而消失,那個不被珍惜、不被愛的痛會一直在那裡。我想,這也是為什麼當復仇結束,觀眾覺得是個歡喜大結局,男女主角終於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時,螢幕上的文同垠卻選擇離開朱如炡。當文同垠發現即使自己用18年的青春歲月,駁斥了年少時霸凌五人幫、母親、老師傳遞給自己的訊息,但她依然沒有活在愛中。故而,她站在大樓的邊緣,準備結束這個無愛的生命。 

        復仇原本只是個「工具」,是說服自己值得一個有愛之生命的手段。但太專注於復仇的文同垠卻忽略了愛已悄悄來到她的身邊。當工具變成目的,真正值得追求的價值就被遺忘了。她也因此在完成復仇計畫的同時,發現自己的內在,依舊空虛。這也是依納爵在《神操》中提醒所有人的:

因此,從我們這方面來說, 我們不應該尋求健康甚於疾病、財富甚於貧窮、榮耀甚於屈辱、長壽甚於短命,其他事物也是一樣。 更精確地說,我們只應切望和選擇那些更有助於我們達到受造目的之事物。(第23號) 

        此時,朱如炡母親的出現,彷彿黑暗中的明燈。文同垠發現,她的生命並非沒有愛。是她太專注在復仇計畫,並且為了保護自己刻意不回應他人的善意,但她的生命一直有愛的陪伴。那個明知道自己被利用,卻仍選擇待在她身邊的學長朱如炡,默默地用溫柔的愛,和文同垠一起跳那首行刑舞。即使文同垠以利益交換的方式與姜賢南合作,但姜賢南對她的體貼與關心,卻沒有因復仇結束而跟著消失。

        朱如炡的母親提醒了文同垠,她早已活在愛中。那些溫暖的記憶,即使她覺得自己不配得,卻仍是不可否認的事實。而此刻,她被信任、邀請,同樣地去愛那些愛著她的人,開始活出她被創造的目的:她的生命不是為了復仇而活,是為了愛而活。

        這也是我們每個人的「原則與基礎」。不管自己做的是什麼,站在什麼位置,擁有了什麼,重要的是活出自己被創造的目的,以愛和人連結,用愛來回應那位用愛創造我們的天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