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0日 星期三

看見復活


榮・羅海瑟 Ron Rolheiser

        天主從來不強迫人,從來不叉著雙臂看著我們,從來不壓著我們去看祂要我們看的事物,剝奪我們的自由。天主尊重我們的自由,從不用高壓的手段對待我們。

        沒有什麼比復活的耶穌更能啟示天主的這個特質了。福音告訴我們,如同耶穌的誕生一樣,耶穌的復活是一個真實、活生生的事件,而非信徒腦海裡的想像。福音告訴我們,在耶穌復活之後,祂的墳墓空了,人們可以碰觸祂,祂也會和他們一起吃東西,祂不是鬼魂。

        但是,祂從死者中復活的景象,不像是要給那些反對者,一人一個震天嗄響的耳光一樣讓人不得不接受。它不是像驚爆世界的焦點一樣被放在新聞頭版。耶穌的復活如同祂的誕生一樣:祂復活之後,有人看見祂,可是其他人沒有;有些人了解發生了什麼,但其他人沒有;有人理解了祂復活的意義,從而改變了自己的生命,但其他人無所謂;還有一些人知道發生了什麼,卻硬起心不接受它,還想要去掩蓋它。

        留意一下耶穌的誕生與復活之間,竟有這麼多相似的地方:嬰孩出生了,不是鬼魂,但有些人看見祂,其他人沒有;有些人理解發生了什麼,其他人沒有。有些人理解了這事件的意義,改變了他們的生命,有些人根本無動於衷,還有些人(像黑落德)意識到這意味著什麼,但硬起心想要除掉這個嬰孩。

        為什麼會有這些差異?是什麼使得有些人看見了復活,有些人看不見?是什麼使得有些理解復活的奧秘並全心擁抱它,而其他人的無動於衷,甚至敵視這個事實?

        聖維克多的休格(Hugo of St. Victor)常說:「愛就是你的眼睛!」(Love is the eye!)當我們用愛的眼光看待一切的事物時,我們就能正確地看見、了解,並妥善地運用我們所理解的奧秘。反之亦然。當我們用厭倦、憤世嫉俗、嫉妒、埋怨的眼光看事情時,我們就沒有正確地看見、理解,自然也沒有接納並運用它所揭露的奧秘了。

        在若望福音中,我們可以在復活節的早晨看見這兩種眼光的差別。耶穌已經復活了,但只有那懷著對耶穌深情的瑪利亞瑪達肋納,一大清早出門去找祂。其他人一如既往,關在自己的世界之中。但那份愛推動著瑪利亞瑪達肋納走出自己的哀傷,帶著香料,去尋找她所愛的那一位,期盼至少能為耶穌撫抹身體。她發覺墳墓空了,急忙去找伯多祿和耶穌所愛的門徒,告訴他們發生了什麼事。這兩個門徒急忙朝著墳墓跑去,但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先跑到了墳墓,而停在門口,等著伯多祿(門徒之首)先進去。

        伯多祿進了墳墓之後,看見包裹耶穌的斂布與汗巾捲好放在一邊,但他不懂發生了什麼。然後耶穌所愛的門徒進來了,帶著對耶穌的愛。他看見,就懂了。愛會讓你抓住奧秘。愛是那雙眼睛。愛讓我們看見並理解復活。

        這也是為什麼,在耶穌復活之後,有些人看見祂,其他人卻看不見。有些人能理解復活,而其他人沒辦法。那些用愛的眼光看待一切的人可以看見並理解。那些沒法擁有愛的眼光的人,要不沒法看見,要不拒絕他們所看見的復活。

        要成為睜眼瞎子,方法很多。我記得有一年的復活節,我還在舊金山唸研究所。那年的復活節比較晚,到處洋溢著生機盎然的春天氣息。但那個特殊的日子,我看不見身旁的一切。我那時還太年輕,深受思鄉情懷所苦,而且頭痛了好久。這使得我所見的一切都蒙上了一層陰影。那是屬於春天的復活節,一個陽光燦爛的早晨,那我看見的卻像是午夜、耶穌受難、沒有生氣的冬天。

        孤單又被頭痛所苦的我,決定出去走走,緩解我內在的不安。在公園的入口,我看見一個瞎眼的乞丐,拿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這是美好的春天,可是我是瞎子。這個景像多麼諷刺啊!我那天就像個瞎子,比眼前的這個真瞎子還要瞎,看不到春天也看不到復活。我所看見的,只有我內心真相的投射。

        基督已經復活了,雖然我們可能沒有看到祂!我們不會總能注意到春天的來臨。這些生命的奇蹟不會強迫我們看見它們。它們就在那裡,等著被看見。但是我們能不能看見,或是我們看見了什麼,取決於我們內心深處正在發生什麼。

原文出處  http://ronrolheiser.com/seeing-the-resurrecti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