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羅海瑟 Ron Rolheiser
我猜,我們大多數的人恐怕都不知道著名的人類學家勒內・吉拉爾(Rene Girard)提出的重要觀點,並透過他的學生吉爾・貝利(Gil Bailie)賣力傳播為這個世界帶來的貢獻。為了表達對他們的感謝與敬意,我願在這裡分享他們其中一個極具價值的觀點,探討如何處理我們生命中的憎恨。
當太空人執行飛行任務時,太空艙內有一個裝置,會蒐集太空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並排放出去。如果這個裝置出了問題,他們就會有大麻煩,如同電影〈阿波羅13號〉所描述的。太空飛行之所以可行,正是因為有這個裝置能把太空人產生的二氧化碳排出去。
我們的人生旅程也是如此。各式各樣的團體也會產生使人窒息的怨恨和嫉妒。按照吉拉爾的觀點,怨恨之所以會實際存在每個人類的團體和家庭,是因為人類有「模仿」的特質。意思是我們會渴望別人擁有的東西。這種特質會在團體中帶來張力、怨恨、嫉妒與衝突。這也難怪十誡中有兩誡都跟嫉妒有關。
在我們人類的生活中,有什麼裝置可以讓我們排除嫉妒和憎恨的感受呢?人類學家告訴我們,我們會藉由代罪羔羊讓自己免除這些情緒帶來的壓力。代罪羔羊如何能幫助我們免除壓力?這個機制是如何運作的呢?
想像這個例子:你正和一群同事吃飯。沒有例外地,因著個性的不同,我們之間有一些衝突與張力。但我們依然可以有一頓和諧甚至有趣的午餐。為什麼?因為我們可以八卦那些不在場,我們都不喜歡,或是很難相處、行為怪異的同事。我們可以這樣談論他們:老闆真是爛爆了;那個同事超難相處的;這個同事特怪。藉著八卦大家都認識的人,突顯這些人和我們有多大的差異,我們暫時忘記了彼此的不同。這就是代罪羔羊的運作原理。靠著將團體內部的張力投射到外面,我們能拉近彼此的距離;但這樣的凝聚力不是基於共同目標,而是靠著反對的力量。
所有人類的團體在達到某個程度的成熟之前,都會這麼做。我們個人也會用同樣的方式面對自己內在的張力。它的運作是這樣的:有一天早上我們起床,因著諸多可能的原因而心情低落,像是沒來由的挫折感、焦慮或怒氣。那我們怎麼辦呢?我們找個人來責怪。我們很快就會找到這個人(可能是家人、同事、某個政治人物、或是宗教人士)來當我們的出氣筒。這個我們覺得他們很難搞、或是無知、或是政治不正確、或有道德上的瑕疵、或犯了宗教上的錯。很快地,他們變成我們宣洩張力與憎恨的對象。
我們不止將我們的內在張力投射到別人身上,我們更進一步將我們經驗到的內在怒氣「神聖化」。也就是說,我們不止因為他人很奇怪、無知、懶惰,而將我們的內在張力投射到別人身上,更會因為我們覺得自己在道德上比他們優越:我們是對的,他們做錯了;我們是好的,他們很差勁。因此,我們對他人的憎恨是一種聖潔的憎恨,是為了天主、真理、良善而表達出的情感。這些正是釘死人、判人絞刑、將人逐出教會的背後動力。
這就是人類排除個人內在及團體內之張力的正常機制。正是耶穌身處的猶太人團體啟動了這個機制,最終以天主之名將祂釘在十字架上。
但是,這位最無辜的代罪羔羊耶穌,以祂的死為我們示範如何讓自己的生命更靠近天主。耶穌吸納了張力並轉化它們,而非轉嫁到別人身上。耶穌為我們所做的就好像一個淨水器所能做的。淨水器接納了帶著泥土、細茵和有毒物質的水。它允許這些不乾淨的水停留在它內,最後釋放出乾淨的水。耶穌作為天主的羔羊,並非以某種神奇的法術讓我們的罪消失,而是以祂的血帶走我們的罪,潔淨我們。祂吸納並轉化了我們的罪。就像淨水器一樣,祂吸納了仇恨,轉化它,並釋放出愛;祂吸納了嫉妒,轉化它,並釋放出肯定;祂吸納了憎恨,轉化它,並釋放出憐憫;最終,祂吸納了謀殺,接納它,轉化它,並釋放出寬恕。這就是基督徒如何將張力與憎恨,從我們生命中去除的方法。
如同齊克果(Soren Kierkegaard)所說的,我們不該只是崇敬耶穌所做的,我們更要效法祂所做的。
原文出處 https://ronrolheiser.com/handling-resentment-in-our-live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