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羅海瑟 Ron Rolheiser
人類學家告訴我們,男人與女人天生就有著不同的缺陷。對男人來說,寫在DNA中的缺陷就是背叛。當事情變得棘手時,男人很容易選擇逃避,無法堅持自己的承諾,甚至接受誘惑,選擇出賣別人。
這不是說女人不會有這種問題,但我們甚至可以從福音中看到,男人確有這樣的紀錄。例如,在瑪爾谷福音中,所有的男人,沒有例外,都背叛了耶穌。確實,在這部福音中,伯多祿,這位教會的領袖,說的最後一句話就是背叛的話:「我不認識這個人!」
福音是這麼描述這個事件的:「伯多祿就開始詛咒,並發誓說:『我不認得你們說的這個人。』」(谷十四71) …… 「他還說話的時候,雞便叫了。 主轉過身來,看了看伯多祿,伯多祿就想起主對他說的話來:『今天雞叫以前,你要三次不認我。』 伯多祿一到外面,就悽慘地哭起來了。」(路廿二60-62)
這個圖像表達了什麼?
它表達了很多事情。首先,伯多祿太過輕率、過份自信。就在他背叛耶穌之前,伯多祿才發過誓,即使所有人離開耶穌,他也絕不會背叛祂。其次,伯多祿是在內心充滿對耶穌的愛之下,真誠地做出這個承諾,也渴望遵守自己的承諾的。第三,伯多祿在逆境時很快就打破自己的承諾。第四,可能是最重要的,當耶穌用愛的眼光看著伯多祿時,他為了自己的罪而痛哭失聲。
我們可以從這裡學到什麼?首先,真誠與好心不足以讓我們免陷於犯罪的誘惑。罪不一定是從惡意與虛偽之中產生的。我們更常因著軟弱而犯罪。
更進一步來說,因為我們常因軟弱而犯罪,我們就容易用合理化的方式讓自己好過些:「沒那麼糟吧!不過就是個小錯而已嘛!」但罪就是罪,背叛就是背叛,我們造成的傷害依然真實,即使我們只是因著軟弱而犯罪。伯多祿從沒想過要背叛耶穌,他只是不夠堅強,無能讓自己不背叛。而這也常是我們面臨的問題,當我們沒法抵抗諸如苦毒、性慾、八卦、造謠、嫉妒、憎恨等的誘惑時,我們就可能會出賣或是逃避他人,為了讓自己能熬過折磨、孤獨、不安全、恐懼、一段時間、一個夜晚。即使我們是因著軟弱而屈服,我們還是做了背叛者,還是在本質上說了 :「我不認識這個人!」
但是即使真誠沒法確保我們免於犯罪,它還是能幫助我們聽見雞叫聲。只要我們依舊保持真誠,我們很快就能承認自己犯了罪,也會知道天主依然用愛的眼光看著自己,即使自己背叛了祂。
在這個伯多祿背叛耶穌的圖像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在雞叫後,伯多祿在人群中所看見的,耶穌的表情。福音告訴我們「主轉過身來,看了看伯多祿。」一旦福音告訴我們,耶穌在「看」某人時,通常意味著耶穌帶著愛和了解的眼光在注視並祝福這個人。當耶穌看見耶穌的表情(特別是在當時耶穌被徹底羞辱,而伯多祿徹底背叛的時刻),沒有表達出他以為的責備與失望(「你怎麼可以?!」)而是伯多祿這一生從未看過或經驗過的表情,就是即使你犯了罪、背叛了祂,祂還是用溫暖和理解擁抱著你的那種表情。無疑的,這是一個讓伯多祿認識耶穌的重要時刻,因為,在此刻,他經驗到一種能讓他流下淚來的情感,那所謂無條件的愛。
當我們體驗到即使自己軟弱無力,仍能被深深愛著時所流下的眼淚,跟我們體驗到因著自己的軟弱無力,而被判斷和羞辱時所流下的眼淚,是非常不一樣的。當我們不配、不值得時所體驗到的愛,是一種恩寵,能潔淨我們免於罪的影響,並給我們力量對抗犯罪的誘惑。
伯多祿背叛耶穌的圖像告訴我們,我們都是被愛的罪人。我們的真誠和好心不會讓我們免於犯罪。我們還是會背叛、食言、屈服於誘惑。但那不是最後的結局:我們會經驗到的,不是天主失望和指責的眼光,那種我們軟弱時常會從他人臉上看見的眼光。天主依然用一種了解的眼光注視著我們,並持續以堅定的愛和祝福擁抱著我們。
然而,我們依然會在衝突中掙扎,也就是一方面承認自己是罪人,同時也承認自己被深愛著。但是同時承認這兩個看似衝突的真理,是認識耶穌,同時認識自己的關鍵。
如同作家約翰・莎兒(John Shea)所說的:我們那錯誤的自我形象,會在雞叫時崩裂。有很多方法,可以叫醒我們!
原文出處: http://ronrolheiser.com/betraying-jesus-as-peter-did-3-of-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