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羅海瑟 Ron Rolheiser
約翰・席亞(John Shea)曾經為洗者若翰寫過一首讓人無法忘懷的詩。這首詩以若翰在監牢裡,聽見頭頂悠揚的樂聲開始,並且以自己的頭被砍下作為舞蹈的高潮。奇怪的是,他並不難過。黑落德準備要給黑洛狄亞的女兒他國土的一半,而若翰也覺得他會在他們兩個人的暖昧關係中死去,付出自己剩餘的一半生命。為什麼若翰會覺得自己只剩下一半的生命呢?因為,如同詩中提到的,他是半個先知,只能完成一半的使命。若翰是這麼想的:
我可以譴責一個國王,但我沒法策立一個國王。
我可以剝去一個偶像的虛偽形象,但我沒法啟示真正的天主。
我可以洗淨塵土中的靈魂,但我沒法為它穿上潔白的外衣。
我可以像像吞下野蜜一樣,吞下主的話,但我沒法為祂的涼鞋飾以蕾絲。
我可以指責罪過,但我沒法去除它。
看,天主的羔羊,除免世罪者。
洗者若翰不止知道自己的能力,也意識到自己的有限。他可以指出事情的錯誤,以及它該是什麼樣子的,但之後,他卻無法提供更正錯誤的力量。
根本上來說,這就是我們在提出批評時的處境。我們有能力,有那份明智與辨別力,指出什麼是錯的。這種如同洗者若翰所能做出的貢獻,不容輕視。福音告訴我們,在洗者若翰之後,沒有一個先知比他更大。但是,就像若翰一樣,批評只「做了一半」,它只能提供一半的先知訊息:可以譴責國王,指出他哪裡做錯,也可以用水沖走經年累月堆積的髒污,來洗淨塵土中的靈魂,但沒有辦法給我們力量來修正錯誤。我們還需要別的。我們需要什麼呢?
任何人只要曾有與上癮拔河的經驗都能回答這個問題。在面對壞習慣時,一顆清醒的頭腦,一個清楚的方向,一個明確的方法都只完成一半的工作:它們是重要的第一步,但只是開始而已。最困難的還在前方:到哪裡找到克服上癮的力量,並能堅持下去,最終能放棄舊習慣,徹底改頭換面?任何曾經跟上癮拔河的人都可以告訴你,最終,他們不是靠著意志力來獲得勝利,至少不是單靠意志力。恩寵和團體會提供自己力量來克服上癮的行為,而且,那是單靠意志力所無法獲得的力量。
福音中曾記載,耶穌告訴祂的門徒,駱駝穿過針孔比富有的人進入天國還容易。門徒們驚訝地說:這樣誰還能得救?!耶穌讚賞他們的反應,並加上一句:為人不可能的,但為天主一切都可能。任何曾戒斷上癮行為的,都可以完全明白耶穌這話的意思。他們都曾親身經驗過這個歷程:他們知道單靠他們自己的力量,是沒有辦法戒除上癮的行為⎯他們戒掉了,但不是靠他們自己的意志力,而是靠那更高的力量,所謂的「恩寵」。
福音從洗禮的角度來談這事件,一種是若翰的洗禮,另一種是耶穌的洗禮。若翰的洗禮是為接受耶穌洗禮所做的準備。若翰的洗禮是什麼?那是悔改的洗禮,了解並承認自己所犯的錯,並願意修正自己的行為。那耶穌的洗禮又是什麼?那是進入恩寵與團體的行動,並開始讓恩寵與團體賦予自己力量,讓自己能做到單靠自我的意志力所做不到的事。
但要怎麼接受耶穌的洗禮?恩寵是某種神奇的力量嗎?不,恩寵不是魔術。從定義來看,所有心靈的、情緒的和靈性的能量,都超越了外在現象的簡單理論。可以這麼說,這意味著我們無法安排這些內在能量如何流動。這些能量的運作是個奧秘。對於這些內在能量,我們實際可以做的,就是讓它們產生功效:讓靈性的能量工作。這已經被數以千計的人透過自身的經驗驗證過(有些人甚至沒有信仰)。他們可以在自己的心靈中找到一個並非他們自我靠意志力所能掌控的能量,卻能夠賦予他們力量。問問那些從上癮行為中康復的人就可以知道。
遺憾的是,我們中有很多頑固的信徒,還不能接受這些道理,依然單單靠著若翰的洗禮來生活,也就是靠著自己的意志力,試圖改變自我。這使我們成為一個優秀的批評者,卻無力真正改變我們自己的生命。我們一直在尋找,且迫切需要的,是完全地進入耶穌的洗禮,也就是進入團體與恩寵之中。
原文出處: https://ronrolheiser.com/willpower-alone-is-not-enoug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