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1日 星期四

若瑟與聖誕節


榮・羅海瑟 Ron Rolheiser 

        有許許多的人、聖殿、教堂、聖地、修道院、修會、城鎮以若瑟為名。我的祖國加拿大就奉他為國家的主保。

        這個若瑟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呢?在耶穌誕生的故事中,他是瑪利亞的丈夫和耶穌的繼父,之後福音就不再提起他。在我們信仰的傳統裡,他是一個年紀比較大的男人,瑪利亞的保護者,一個木匠,貞潔、聖潔、謙虛、安靜,勞工與那些默默無聞、謙遜、有德行者的完美主保。

        我們真正認識他什麼?

        在瑪竇福音中,耶穌誕生的消息是傳達給若瑟,而不是給瑪利亞的:在同居前,她因聖神有孕的事已顯示出來。 她的丈夫若瑟,因是義人,不願公開羞辱她,有意暗暗地休退她。 當他在思慮這事時,看,在夢中上主的天使顯現給他說:「達味之子若瑟,不要怕娶你的妻子瑪利亞,因為那在她內受生的,是出於聖神。」

        這段福音在說什麼?

        其中一部分是種象徵性的表達。耶穌聖誕故事中的若瑟讓人很容易聯想起以色列人出離埃及的故事中,那個雅各伯之子若瑟的角色;他也做了一個夢;他也去了埃及;他也救了自己的家族。還有一個相似的地方,就是黑落德王就像埃及法老王的翻版:他們都覺得被威脅,都殺了希伯來人的男孩子,而且天主都救了那將要拯救猶太民族的孩子。

        但是,在這些相互映照的象徵意義之外,耶穌誕生中的若瑟也有他自己的故事。他被描述為一個「義人」。這個稱號,聖經學者認為那表示他服從於天主的律法,這個猶太人認為的聖潔標準。在各方面他都是無可指責的,因著不願羞辱瑪利亞,而想要暗暗地休退她,使得若瑟成了良善的典範。

        從猶太人的傳統來看,若瑟的決定有什麼意義呢?

        依照我們目前所知的猶太文化背景,重建出若瑟和瑪利亞所面臨的處境,應該是這樣的:那個時代,女性到了青春期一般就會被父母許配給一個通常會大這個女孩子幾歲的男人。訂親之後,技術上來說他們就算成婚了,但通常要過幾年之後才會有性關係。猶太的法律對於已經訂親的男女雙方,極為嚴格地要求他們在洞房前必須保持貞潔。在這個時期,訂了婚的女孩還會繼續與父母同住,而男人則須要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擁有一棟房子,好使他在洞房之後,能養活自己和他的妻子。

        瑪利亞懷孕時,和若瑟之間的關係,就是在已經正式地結婚但還沒有洞房的階段。當若瑟發現瑪利亞懷孕時,問題就來了。他還沒有和瑪利亞洞房,那誰是孩子的父親?為了要維護自己的名聲,他可以公開地質疑瑪利亞的忠貞,使瑪利亞背上姦淫的罪名,而大概會有的結果是瑪利亞被處死。但是,他決定要「暗暗休退她」,也就是不公開質疑瑪利亞,讓她陷入難堪及危險的處境。

        之後,當他在夢中被啟示瑪利亞懷孕的緣由之後,他接受了瑪利亞,並和她進入下一階段的關係,與她同住,承認她所生的孩子屬於自己,並成為孩子的父親。藉著這個行動,他保護瑪利亞免於尷尬的處境,甚至很可能救了她一命,並且也提供這個剛出生的孩子一個接納他的社會、宗教及實體環境,讓它能在其中安全地長。大但若瑟還做了一件隱而不現的事。他向我們顯示了一個人要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信徒,全然地在自己信仰傳統的範圍內活出它的價值,並且同時對超越他人性和宗教習慣所能理解的奧秘,保持開放的態度。

        而這正是許許多多基督徒,包含在撰寫福音時的瑪竇,所面臨的挑戰。他們都是虔誠的猶太人,卻不知要如何將基督放進他們的宗教架構之中。當天主以一種全新、人們想像不到的方式進入一個人的生命時,他該怎麼辦?一個人要如何面對一種不可思議的懷孕原因?若瑟正是我們的典範。如同聖經學者雷蒙・布朗牧師(Raymond Brown)所說的:「在瑪竇所描述之嬰兒耶穌誕生的故事中,若瑟是一個英雄,一個敏銳的猶太法律探險家。透過若瑟,聖史瑪竇試圖描繪出一個真誠的猶太信徒該是什麼樣子的,而若瑟確實也的的確確是一個真誠的猶太信徒。」

        本質上,若瑟教導我們如何在人性和宗教上活在一個帶著愛的忠誠中,即使我們對天主的奧秘開放,會使我們得要超越所有宗教日常的習慣與想像。而這不就是聖誕節要帶給我們,最真實的挑戰嗎?

原文出處:  https://ronrolheiser.com/JOSEPH-AND-THE-CHRISTMAS-STORY/

2023年12月9日 星期六

瑪利亞,信德的典範

榮・羅海瑟 Ron Rolheiser 

        「懷過你的胎,及你所吸吮過的乳房,是有福的!」這句話大概來自一位母親,因著在群眾中聽了耶穌令人印象深刻的宣講,有感而發地大聲讚嘆:「你有一個了不起的母親!」

        耶穌對於這個女人的感嘆做出這樣的回應:「是的,我有一個了不起的母親,雖然她的了不起是妳無法想像的。她很了不起,不是因為她生了我,所有的母親都做了同樣的事。真正使她了不起的,是她懷著信德生下了我。」

        如同在其他福音的敘述中所說的,在這裡我們得要留意耶穌看待祂母親的眼光。在福音中很多地方,看起來耶穌似乎並沒有非常看重自己的母親,但事實卻是相反的。例如,當有人告訴祂:「你的母親在外邊找你。」祂回答:「誰是我的母親?」然後,環視周圍的人們,接著說:「那些聽了且奉行天主旨意的人,就是我的母親和兄弟姊妹。」

        在這裡,耶穌想要跟祂的母親保持距離嗎?不。祂想要指出祂與瑪利亞之間真正的連結。在福音中,瑪利亞是聽了天主的話而奉行的人裡面,最突出的典範。

        更進一步來說,這就是我們被邀請採取的行動。怎麼說呢?

        當我們回顧瑪利亞生下基督的過程,我們會發現那不是一個馬上就可以完成的事。信德,就像我們的身體成長一樣,需要仰賴一連串重要的時間點,讓它能夠發展。什麼樣的時間點呢?讓信德誕生在這個世界需要什麼樣的過程呢?

        首先,如同瑪利亞一樣,我們需要仰賴聖神受孕。我們需要讓聖言紮根在我們內,並且開始成為我們血肉的一部分。

        接著,就像每個懷孕的女人一樣,我們得要以愛孕育、滋養並保護那正在我們內成長的,直到它足夠成熟、強壯到能夠離開我們的身體獨立生存。這個孕育的過程,如同我們知道的,會伴隨著孕吐、起床的疲憊倦怠,以及長期的身體腫脹。

        最後,當然就是生下孩子。那在我們內被孕育、成長的孩子,當時機成熟,就要被生下來。這通常伴隨著痛徹心肺的辛苦過程。但生孩子從來就不可能輕鬆容易。

        但生產其實只是當母親的開始。瑪利亞生下了嬰兒耶穌,接下來她得要花好多年的時間哄它、養育它、拉拔它長大成人。那個誕生在伯利恆馬槽中的嬰孩還沒有成為那位宣講天國喜訊、醫治病人、最後為我們而死的基督。每個母親都需要生兩次孩子:一次以生理的方式,另一次靠著信德;一次生下嬰兒,一次生下成人。

        最後,身為母親還有一個使命。當她的孩子長大、成熟,有了他獨特的性格和命運,身為他的母親,得要在某個時間點開始沈思(如同瑪利亞一樣)。她得要讓她自己在痛苦中增加對孩子的理解,過程中有未知,有張力,有時也得放手。她得要放下那些在過程中刺傷她的經驗。跟生下成人的掙扎比較起來,產下嬰孩要溫和多了。

        所有這些都是瑪利亞為這個世界生下基督得要承擔的:藉著聖神受孕;孕育在她內成長的胎兒;承受將孩子生下來的產痛;將新生命扶養長大;沈思、痛苦地放下,讓孩子能夠成為真正獨特的人,而非她自己的翻版。當群眾中的那個女人告訴耶穌:「你一定有個了不起的母親!」祂的回答正表達了這個意思。瑪利亞是個了不起的母親,但她的了不起超越了作為生養孩子的母親角色。她聽了天主的話並默存心中。她的這種順服,使她不止是個生孩子的母親,而是能將嬰孩耶穌與成人基督一起帶給世界的母親。

        瑪利亞作為這樣的一種母親,期待的是我們的仿效,而非崇敬:我們的使命也是讓基督能夠誕生。瑪利亞是完成這個使命的典範。從她開始,我們發現了一個模式:讓天主聖言紮根,並使你受孕;藉著給予你自己生命的食糧孕育天主聖言;最終,在完成這一切你所能做的之後,給自己機會沈思,接受有些事是無法理解的,並放下它們。

        聖誕節不會自動發生,它不是理應來到的。聖誕節從瑪利亞的接受開始,但我們每個人都被邀請,讓我們的信德有了肉軀,來到世界。

原文出處:  https://ronrolheiser.com/mary-as-a-model-of-fa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