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羅海瑟 Ron Rolheiser
幾年前,當美國社會高度關注一起備受矚目的性騷擾案件時,我問三位女同事:「什麼構成性騷擾?在這件事上,有什麼不能逾越的界線?什麼行為是無害的,什麼又算是騷擾?」她們的回答是這樣的:這沒有一條明確的界線,也不是某種言論或不當行為的問題。相反的,我們知道什麼行為是無害的,什麼不是。我們可以辨識出行為背後的能量。我們知道什麼時候是騷擾,什麼時候不是。
我一點也不懷疑,在大多數情況下這個說法是正確的。我們所有人的內心都有一個極為敏銳的雷達。我們可以自然地感受和解讀房間裡流動的能量──緊張、輕鬆、嫉妒、肯定、純真、敵意。你可以在很小的孩子身上看到這一點。即使是嬰兒,他們都可以感覺到房間裡的輕鬆或緊張氣氛。
有趣的是,偉大的加爾默羅會神秘主義者,聖十字若望在撰寫關於靈修輔導中的分辨時,提出了這個概念。他問道,你如何辨別一個人是否處於真正的靈魂黑夜(健康的狀況),或者他是因為情緒抑鬱或不道德的行為而悲傷和沮喪?十字若望提出了一些辨別的標準,但最終它們都可以歸納為「解讀這個人所散發的能量」。他們是將氧氣帶入房間還是將氧氣吸出房間?當你聽他們說話時,他們是否讓你感到沮喪?如果是,那麼他們遇到的不是靈魂的議題,這種情況並不健康。那些處於真正的靈魂黑夜的人,無論他們個人的內心如何掙扎,都會為這個房間帶來積極的能量,讓你覺得被啟發而不是陷入沮喪。
我談這些的目的不是讓我們變得挑剔,並且有意識地解讀他人所散發的能量,藉此來評判他人。(我們其實已經無意識地這麼做了。)我想強調的是一種挑戰,挑戰我們每個人要更有意識地檢視自己,看看我們將哪些能量帶到我們走進的房間並將這些能量留在那裡。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勇敢地問自己:我要為所在的房間帶來什麼能量?我為每天家人共聚的晚餐桌帶來什麼能量?參加社區聚會時呢?對於那些與我討論政治和宗教的人?為我的同事和工作伙伴呢?為我所在的社交圈?更進一步來說,身為父母或長輩,我通常為我的孩子和身邊的年輕人帶來什麼樣的能量?作為一個老師或牧靈工作者,當我想要領導他人時,我散發出什麼樣的能量?
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常常習慣性地將什麼能量帶入所在的地方,並留給房間裡的人?挫折?憤怒?混亂?妒忌?偏執?苦毒?沮喪?不安?或者我帶來並留下了安穩、明智、內在的喜悅,祝福他人而不是詛咒他人的能量?最終,我留下了什麼?
根據若望福音的記載,當耶穌在最後晚餐發表臨別贈言時,祂告訴我們,祂離開對我們更好,否則,護慰者就不會到我們這裡來;祂所派遣的護慰者,這個祂給我們的最後禮物,是平安的禮物。這裡應該注意兩件事:第一,一直要到耶穌離開之後,門徒才能完全接受耶穌所賜給他們的一切;其次,最終祂給他們的真正禮物,祂真正留下的遺產,是祂留給他們的平安。
乍看之下似乎很奇怪,只有在耶穌離開並將護慰者留給門徒之後,他們才能完全吸收他的能量。其實,對我們每個人來說也是如此。只有當我們離開一個房間之後,我們留下的能量才真正顯明。因此,只有在我們死後,我們留下的能量才構成我們真正的遺產。如果我們生活在憤怒和痛苦之中,生活在嫉妒和拒絕肯定他人之中,如果我們的生活播下混亂和不安的種子,那麼這將是我們最終留下的,並將永遠成為我們遺產的一部分。相反的,如果我們表現得值得信賴,無私、有道德地生活,與他人和睦相處,給所在的地方帶來理智和肯定,那麼,我們就會像耶穌一樣,留下一份平安的禮物。這將是我們的遺產,是我們離開後留在地球上的氧氣。
這不是誰最能用幽默和歡笑點亮整個房間的問題,儘管這些也很好。問題在於誰展現出足夠的個人誠信,可以為他所在的地方帶來信任和穩定?
考慮到這一切,我們最好還是問問自己:當我進入一個房間時,我是將一些滋養生命的氧氣帶進這個地方,還是從這個房間中抽出氧氣?
原文出處: https://ronrolheiser.com/our-real-legacy-the-energy-we-leave-behind/
原文出處: https://ronrolheiser.com/our-real-legacy-the-energy-we-leave-beh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