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羅海瑟 Ron Rolheiser
「人總是不耐煩,但天主卻從不著急!」 尼科斯・卡贊扎基斯 (Nikos Kazantzakis) 寫下了這些話,強調一個重要的事實。我們需要對天主有耐心,有無限的耐心。我們需要讓事情在適當的時間,天主的時間開展。
回顧幾個世紀以來的宗教歷史,我們不禁會驚訝地發現,面對我們的不耐煩,天主似乎不急不徐地對待我們。我們的經文常常記錄了遭受挫折的慾望、不完滿和人類的不耐煩。天主直接、果斷地干預人類歷史,以解決特定的緊張局勢,其實只是少見的例外。我們總是渴望默西亞來消除我們的痛苦,報復那些壓迫我們的人,但大多時候,這些祈禱好像完全沒有被聽見。
因此,我們會在聖經中看到長久且痛苦的呼喊:主啊,來吧!救救我們吧!我們還要等多久?什麼時候,主啊,什麼時候?
我們總是不耐煩,但天主不願加快步調。為什麼?為什麼天主的行動總是如此緩慢?難道天主對我們的苦難漠不關心嗎?當我們遭受如此深刻的痛苦時,為什麼天主卻好像不著急,動作如此緩慢?為什麼面對人類的不耐煩,天主的行動卻如此緩慢得令人難以忍受?
猶太人的偽經文學中有一句話,用比喻的方式回答這個問題:每一滴眼淚都讓默西亞更接近! 挫折感與默西亞誕生的可能性之間,似乎存在著某種關聯性。默西亞只有在人類長時間的呼求之後才能誕生。為什麼?
嬰兒出生的過程已經揭示了這一點。生孩子不能操之過急,母親在分娩時所經歷的痛苦與新生命的誕生之間有一種有機的聯繫。耶穌的誕生也是如此。它預示著一個不能操之過急的孕育過程。需要眼淚、痛苦和長時間的祈禱來創造條件,讓默西亞誕生到我們的世界。為什麼?因為只有經由長時間的忍耐,才能創造出正確的空間,一個處女的子宮,使崇高的事物能在其中誕生,某種愛和生命能藉由她的子宮而誕生。崇高總是需要建立在純淨的基礎之上。
幾個比喻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一點。
十字若望曾試圖解釋一個人如何能夠被無私的愛所點燃,他用的是一根木頭在壁爐裡燃燒的圖像。當剛砍下的原木放入火中時,它不會立即開始燃燒。首先需要使其乾燥。於是,很長一段時間,它只是在火中滋滋作響,它的青綠和濕潤慢慢地被烘乾。只有達到燃點時,這根木頭才會被點燃並爆發火焰。
打個比方,一根木頭在燃燒之前,需要經歷一定時間的等待、一定時間的烘乾、一段挫折和吶喊的時間。同樣,一種特殊的愛如何才能在我們的生活中誕生的動態也是如此。只有當我們這些與森林分離,青綠,潮濕的木頭,在未滿足的慾望之火中被滋滋作響地烘乾之後,我們才能點燃這種愛。
德日進神父 (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 提供了第二個比喻:他提到了所謂「提昇心靈的溫度」 。在化學實驗室中,常常你將兩種元素放入同一根試管中,它們卻不會相互融合。這些元素保持分離,拒絕形成同一種物質。 只有將它們加熱直到更高的溫度後,它們才會相互融合在一起。我們也是一樣。很多時候,只有當我們的心靈溫度夠高的時候,才會發生融合。也就是說,只有當那些未滿足的渴求提高了我們靈魂的溫度時,我們才能走向和好與共融。
簡而言之,有時我們必須在挫折和痛苦中達到心靈熾熱,然後才願意放棄自私並讓自己融入社群。
多瑪斯・哈利克(Thomas Halik)曾經指出,無神論者只是對天主沒有足夠耐心之人的另一種說法。他是對的。天主從不著急,而且有充分的理由。默西亞只能在特定的子宮內孕育,也就是說,在子宮內有足夠的耐心和等待的意願,以便讓事情按照天主的方式發生,而不是我們的方式。
每滴眼淚都讓默西亞更接近。這並不是一個深不可測的謎團。理想的情況下,每一次挫折都會讓我們更容易去愛。理想的情況下,每一滴眼淚都會讓我們更願意原諒。理想的情況下,每一次心痛都會讓我們更願意放棄一些分離。理想的情況下,每一個未實現的渴望都會引導我們進行更深刻、更真誠的祈禱。在理想的情況下,因著永遠無法實現的完美,而所有帶給我們痛苦的不耐煩,都會讓我們熾熱地爆發出愛的火焰。正如猶太偽經學中的另一句格言,充滿詩意地告訴我們:正是在肉體的呻吟中,精神的生命才得以誕生!
原文出處: https://ronrolheiser.com/searching-for-a-womb-to-birth-a-messi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