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日 星期六

信德就是「天主與我們同在」


榮・羅海瑟 Ron Rolheiser

        如果基督來到這個世界是要更新一切,那為什麼我們的世界看起來還是很需要更新?為什麼我們的世界仍舊充滿孤獨、焦慮、背叛、疾病、貧窮、暴力、戰爭和死亡?基督的誕生到底為這個世界帶來什麼改變?


        這並不是一個不敬的問題,反而是個好問題。只有當我們在這些問題左右為難時,我們才開始更深地了解基督的奧祕。什麼奧祕呢?


        在福音中,天使傳報耶穌誕生的喜訊時,告訴我們:「他將被稱為『厄瑪奴耳』,意思是天主與我們同在。」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有的時候,用負面表列的的方式,從「它不是什麼」中可以看出它是什麼。像這句話所說的意思,不是基督降生在這個世界後,信從祂的人不會再像那些不信的人一樣,遭遇痛苦、孤獨、疾病、背叛、焦慮、恐懼和羞辱。信德並沒有使人躲開痛苦。相反地,信者會跟不信者一樣為懷疑的黑夜所苦,為害怕天國並不真實而苦。信德不會除去人內在產生的痛苦,包含懷疑天主的存在。信德不是一張神奇的免死金牌。


        這句話的是思是天主會與我們同在,我們不會獨自走過孤獨、疾病、暴虐、焦慮、恐懼和死亡。有一隻手牽著我們,有一份愛擁抱著我們,有一座真理之山讓我們攀登,有一份力量支持著我們(即使是在穿越死亡時)。我們要面對的世界和所有人一樣,只是,就像小孩第一天上學牽著母親的手走向學校一樣,我們並不孤獨。一個可以信賴的、支持我們的、引領我們的愛會與我們同行。天主不會讓我們免於傷害,但會和我們同行,一起經驗這些傷害。


        但是,這樣的解釋對我們每天的生活而言,還是太空泛了。如果天主與我們同行,牽著我們的手,為什麼我們一點感覺都沒有?為什麼天主還是彷彿不存在一樣,根本沒有和我們同在。


        因為所有的信者,都和其他人一樣,無法逃脫信德的考驗,無法逃脫懷疑的黑暗,無法逃脫那些會壓垮我們,感受上和精神上的黑夜。這些讓我們不得不如同耶穌一樣,在十字架上屈服,恐懼地大聲呼喊「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為何捨棄了我!」有一部分的人性(信德沒法讓我們免除這些人性)就是會讓我們經驗到天主好像不在。


        所以,明明就覺得天主不在,我們怎麼能說「天主與我們同在」?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需要好好來討論,為什麼真實的生活中,感覺天主不在的可能比祂在的可能更大。在還沒有進入討論之前,讓我先給大家一個觀點:


        在舊約中有一段有名的經文,描述梅瑟要求見天主的面容。天主拒絕了他,因為沒有人可以見到祂的面而不死的。但梅瑟一直堅持,於是天主給了他一個妥協的方法:祂告訴梅瑟祂會把他放在一個岩石縫裡,用祂的手遮住梅瑟的眼睛。當天主經過梅瑟之後,他可以看見天主的背影,而不會看到祂的面容。


        這是什麼意思?在很多事上,我們懂得不要輕看那經過我們,滿盈的、神聖的、原型的力量。即使有些事情像性一樣是美好的,但不意味著我們不需要用神聖的態度來面對它。我們夠聰明,懂得要給予這些事物應有的尊敬,讓我們的鞋子遠離燃燒的荊棘。


        這段故事也幫我們解釋了為什麼天主似乎不在我們的生活之中。一般來說,我們都想要在當下經驗到天主,在此時此刻看見天主的容顏。但在當下,天主似乎不在我們的生活之中,然而,當我們轉面回顧過去的生命經驗時,我們會比較容易看見祂一直和我們在一起,看見祂神聖的臨在、保護、引導和愛,這些在當時看不到,但現在回想起來卻十分明顯的時刻。回頭看天主比在現在找天主容易多了。我們可以看見祂的背影,卻看不見祂的容顏。


        這樣我們就可以了解基督如何臨在我們中間,雖然我們總感覺到祂不在。


        信德從不保證讓我們有一座可以跨越生活痛苦的橋。信德保證的是我們會有一位和我們同行,一起走過痛苦的朋友。通常,只有在我們回顧過去的時候,我們才會看見這個朋友,一直在那裡。


原文出處 http://ronrolheiser.com/faith-means-that-god-is-with-u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