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羅海瑟 Ron Rolheiser
事物中不可能存在著對立的勢力。亞里斯多德這麼寫似乎是在描述一個顯而易見的現象:光明與黑暗無法共存。
然而,靈魂中的現實告訴我們,事物中確實可能存在著對立。任何時刻,在我們內在同時存在著光明與黑暗,真誠與虛偽,自私與無私,美德與邪惡,恩寵與罪惡,聖人與罪人。就像牟敦神父曾經說的:我們想要成聖,但我們也不想錯過任何罪人會有的感官經驗。我們的生命從來就不單純。
光明與黑暗一直伴隨著我們生命的旅途,似乎,這對立就存在我們內。我們的靈魂是一個戰場,自私與無私,美德與邪惡,都在這戰場上爭奪主權。最後總有一方會得勝,並且開始鏟除另一方。這也是為什麼十字若望會挑選這個道理作為靈修的關鍵課程,淨化我們的心,淨化我們生活中的意圖。因為對立不可能同時存在我們內,最終我們要做一件重要的事。什麼事呢?
就是祈禱,規律地祈禱。因為對立不能同時存在我們內,所以我們持續真誠地祈禱,最後,真誠會趕走虛偽,無私會趕走自私,恩寵會趕走罪惡。如果我們持續真誠地祈禱,我們不會陷入合乎道德的合理化陷阱中。如果我們持續在生活中真誠地祈禱,我們不會看不見自己的罪,也不會為這罪開一道方便的後門。帶著信德祈禱會確保我們無法過著雙面人的生活,因為跟著祈禱進入我們生命的,是天主真正的臨在,天主的臨在沒法與自私、罪、合理化、自我幻想、假仁假義和平共存。簡單來說,在生命的某個時間點,我們要不停止祈禱,要不停止這些錯誤的行為。我們沒有辦法過著雙面人的生活。我們最大的危機就是不再祈禱。
這個建議還有一個很實際的議題:我們不能決定對事情的感受。我們不能決定可以被什麼誘惑。我們沒有人有力量不陷入罪惡之中。因為我們沒有能力完整地實現自我,道德上也使得我們沒法擁有完整的尊嚴。就是有些事是我們不能控制的。
但是,還是有些事是我們能夠掌握的,有些事不被情緒與誘惑的野馬掌控的。我們會被很多事困住,但我們還是可以自主地,下定決心規律地祈禱。我們可以有紀律地進行個人的祈禱。我們可以對自己承諾要培養一個祈禱的習慣。不管祈禱有多乾枯、多無聊,如果我們能持續這麼做,最後這祈禱的習慣會改變我們的生活,趕走那些壞習慣、合理化和罪。對立無法共存於一個主體之中。最終我們不是停止祈禱,就是棄絕罪和合理化。沒有人可以真誠地祈禱,卻對自己的罪視而不見。
我們的責任就是在生活中維持一個規律的祈禱習慣,即使我們看不到或沒有勇氣去看我們生活中的盲點或是雙重標準。當我們能規律的祈禱,就會帶來看不見的效果─趕走我們的罪和合理化所帶來的「腐化」(十字若望的用語)。
這就如同英國神學家羅納德・諾克斯(Ronald Knox)講到感恩禮時所教導的。他說,感恩禮是基督徒生活中獨特、重要、得持續不斷的禮儀。為什麼呢?因為諾克斯相信身為一個基督徒,我們從來沒有真正地活出基督期許我們的生命。我們沒有真的愛我們的敵人,把我們的左臉也轉給祝福那些詛咒我們的人,活出公義的生命,或是寬恕那些傷害我們的人。但他說,我們用這種方式表達我們的信心:我們藉著參與感恩禮,對耶穌的命令表達出這樣的信心。
就在離開我們之前,耶穌建立了聖體聖事,並要我們用這種方式紀念祂,直到祂再來的時候。等待耶穌再來的這兩千年,我們一直用這個方式表達我們的信仰,不管我們在其他方面看起來有多無信。我們會繼續參與感恩禮,在最後,帶給我們最大的效果,將是召喚我們一直又一次地回歸,與祂合而為一。
我們的祈禱習慣也會帶給我們同樣的效果。因為對立不能存在一個主體中,最終要不是我們不再祈禱,要不就是停止犯罪與合理化。對我們來說,生命最大的危機就在於,不再祈禱!
原文出處 http://ronrolheiser.com/the-internal-battle-for-our-souls/
就在離開我們之前,耶穌建立了聖體聖事,並要我們用這種方式紀念祂,直到祂再來的時候。等待耶穌再來的這兩千年,我們一直用這個方式表達我們的信仰,不管我們在其他方面看起來有多無信。我們會繼續參與感恩禮,在最後,帶給我們最大的效果,將是召喚我們一直又一次地回歸,與祂合而為一。
我們的祈禱習慣也會帶給我們同樣的效果。因為對立不能存在一個主體中,最終要不是我們不再祈禱,要不就是停止犯罪與合理化。對我們來說,生命最大的危機就在於,不再祈禱!
原文出處 http://ronrolheiser.com/the-internal-battle-for-our-soul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