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5日 星期六

在不能祈禱的時候祈禱


榮・羅海瑟 Ron Rolheiser

        我們多數人都覺得祈禱很難。我們想祈禱,也決定要祈禱,但就是沒法祈禱。怎麼會這樣呢?

        關鍵恐怕不是因為我們不真誠,缺乏動機,懶惰,而是我們太累、太多雜務煩心、太焦慮、太多感受壓在心裡、太生氣、太忙,或者覺得自己離天主太遠,所以沒法好好祈禱。我們有太多讓我們頭痛和煩心的事。忙了一整天之後,回到家裡實在沒有力氣祈禱了,轉而打電話找朋友、看電視、放空、閒晃,或者做一些可以消除疲勞,減輕壓力的事,就是不會去祈禱。

        當我們身心俱疲,處在壓力之下且過勞的時候,怎麼還有辦法祈禱?

        讓我們試著了解什麼是「祈禱」。祈禱,最原始的定義就是「舉起你的心神歸向天主」。聽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有錯誤的祈禱概念。我們強化這樣的觀念,以為只有在專注、不煩躁、不生氣、心情平穩、腦袋裡不想著「性」、沒有被心痛與頭痛困擾的時候,我們才能好好虔敬、愛慕地面對天主。我們以為天主就像我們的父母,只想要看到我們表現合宜的樣子。當我們沒做什麼丟臉的事、滿懷喜悅、能夠歌頌讚美祂的時候,才敢到祂面前去。因為我們沒有搞懂祈禱是什麼,我們把天主當成一個權威,一個顯要名人─就是我們不能在祂面前說真話的那種人。我們不敢告訴祂自己真實的生命,只敢告訴祂我們的生命「應該」有的樣子。我們只跟天主說我們以為祂想聽的。

        因為如此,所以要規律的祈禱就變得很難。真實的情況是這個樣子的:我們想要祈禱,不管私上或到教堂公開地祈禱,這時候我們感覺疲憊、煩躁、小氣,甚至對某人生氣。我們帶著這個頭痛、煩心的我去祈禱,想要把那時的感覺轉換成對天主的讚美、感謝與崇敬。這當然不可能!我們一直在分心(因為那時心和腦早被別的東西佔據了),後來開始想或許今天不適合祈禱,那就改天再說吧!

        但問題不在於我們的祈禱不真實或著時機不對。問題在於我們沒有「舉起心神歸向天主」。我們想要舉到天主台前的想法與感覺, 不是我們真正的想法與感覺。我們不是用我們真正的腦與心在祈禱。

        如果我們真的「舉起心神歸向天主」,那我們的每一種感覺及思想都是幫助我們進入祈禱的大門,不論這些思想與感覺有多麼不敬、世俗、自私、充滿了性或憤怒。簡單來說,如果你要祈禱卻覺得煩躁,就獻上你的煩躁;如果你正在生氣,就獻上生氣;如果你的心充滿了「性」,那就獻上「性」;如果你的覺得想要殺人,就獻上謀殺的念頭;如果你的心充滿熱情,想要感謝讚美主,就獻上你的熱情。每一種思想或感受都是進入祈禱的大門。重要的是在祈禱中表達真正的自我,而不是表現出我們以為天主想要看到的自我。

        這就是為什麼聖詠被當作祈禱的典型, 而且教會常在各式的禮儀當中用聖詠當作禱詞的藍本了。聖詠中幾乎表達出所有人類的情感,從我們在一呼一吸間表達對天主的禮讚,到想要把我們敵人的頭砸到石頭上。從讚美到謀殺─之間所有的情緒都包含在內。這包括了我們人類所有的思想和感覺。聖詠就像一個鍵盤,我們可以在上面彈奏生命中所有的音符─這些音符並不總是快樂或虔敬的。聖詠教我們完整的祈禱語言,幫助我們舉起心神歸向天主。

        最不幸的是,因為我們誤解了祈禱是什麼,使得我們在最需要祈禱的時候反而沒辦法祈禱。我們只在感覺良好、專心、虔敬、有資格祈禱的時候祈禱。但我們卻不試著在我們最需要祈禱的時候祈禱,就是在我們覺得很糟、覺得不夠虔誠、覺得情緒化、覺得被性的念頭充滿、覺得自己沒有價值的時候祈禱。

        但這些感受卻是幫助我們進入真正祈禱的大門。不管我們是頭在痛還是心在煩,我們需要的就只是舉起它們歸向天主。

原文出處  https://ronrolheiser.com/praying-when-we-dont-feel-like-i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