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羅海瑟 Ron Rolheiser
有一些事情如同詩那樣有影響力。那些有優秀詩人的國家肯定能贏得勝利,因為詩比敵人更有力量。敵人可以降服一個國家,但只有詩能夠改變人的眼界。
這一點都不誇張。讓我舉個例子:幾個世紀以前,里奧納多・達文西畫了一幅「最後晚餐」。沒有一個歷史考據可以證明,耶穌的最後晚餐場景就像達文西畫得那樣,但他的這幅最後晚餐卻成了世界上最具獨特性與標記性的作品。直到今天許許多多畫家畫出的最後晚餐,都不免受到達文西的影響。
從這點出發,我想要介紹若望福音中的兩個奧秘的圖像,能深刻地映照在我們的意識之中,如同達文西的作品一樣。它們顯示了宗教的追尋,真實的朝聖旅程,以及成為門徒的意義。
跟其他三部福音不同,瑪利亞以一個完美的門徒形象呈現在若望福音中:她是厄娃,眾生的母親。之後,若望給了我們兩個強而有力的門徒形象,一個是男人,一個是女人:耶穌所愛的門徒以及瑪利亞瑪達肋納。
耶穌所愛的門徒一般被認為就是福音的作者若望。他告訴我們成為耶穌門徒的意義是什麼。若望用不同的方式描繪這個圖像,但都有一個共通點:耶穌所愛的門徒與耶穌之間有種獨特的親密關係。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描述,就是他在最後晚餐時,將頭倚靠在耶穌的胸前。
這個圖像裡面有什麼?這是一個奧秘的圖像,親密及聆聽的圖像。簡單來說,這個圖像試圖表達,如果你把你的耳朵靠在某人的胸前,你會聽到他的心跳。耶穌所愛的這個門徒,和祂親密到可以聽見耶穌的心跳,並用耶穌的心來看這個世界。成為耶穌的門徒,就是讓你在凝視這個世界時,透過耳朵與耶穌的心跳同步。對於若望來說,如果你做到這一點,你就會一直處在對的地方,擁有對的眼光,並且有勇氣做對的事。你會被愛所驅動。
而這個「被愛所驅動」就是若望的另一個門徒的圖像,瑪利亞瑪達肋納表現出來的圖像。
若望用《雅歌》中,那個終日無法入眠,一直在尋覓愛人的女人來描繪瑪利亞瑪達肋納。如同靠在耶穌胸前的圖像一樣,這個圖像表達的也是一種獨特的親密關係。
看一看《雅歌》中的描述,會幫助我們捕捉到這個圖像所呈現出的力量。在《雅歌》的開始,透過她的心聲,描述這個急切尋找她愛人的女人,彷彿世上所有的事物都失去了色彩。她的所思所感都繫於找到這位能消除她靈魂孤單的愛人:
夜間我在床上,尋覓我心愛的;
我尋覓,卻沒有找著。
我遂起來,環城巡行.在市街上,在廣場,尋覓我心愛的;
我尋覓,卻沒有找著。
城裏巡夜的衛兵,遇見了我,我便問道:
「你們看見我心愛的嗎﹖」
我剛離開他們,就找到了我人愛的;
我拉住他不放,領他到我母親家中,到懷孕我者的內室。
再沒有比這些更能表達親密關係的圖像了。對若望而言,真正的門徒會渴求這種強烈及深刻的親密感
但是我們很少用這種眼光看宗教。有些人會認為這太褻瀆天主了,讓人聽不下去。當我們用這樣的觀點表達我們對天主的追尋及對人生終極目標的渴求時,會在我們內心創造出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我們對宗教與門徒身份的追求,跟在情感上尋找靈魂伴侶、表達我們的性徵(sexuality)、建立想像出來的關係之間,毫無關連。宗教就是一種責任,一種在我們狀態好的時候必須盡的義務;宗教不會讓我們禮拜天早早起床,渴望走到那被稱為教會的地方,如同它推動瑪利亞瑪達肋納,在復活主日那天一大早,默默地往耶穌的墓穴走去,尋找能填補自己內在心靈空缺的那一位⎯那個我們斥之為情緒化的、心理的、及性滿足的行動。
原文出處 http://ronrolheiser.com/mystical-images-for-our-religious-ques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