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7日 星期一

「不忙」的靈修


榮・羅海瑟 Ron Rolheiser 

        梭羅曾說:「沒有比分辨如何不要太忙,更重要的事了!」他說的真對!

        我們就是太忙了!牟敦(Thomas Merton)曾說:「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一個很明顯的特質就是『忙』。我們有很多要做的事,要見的人,要完成的目標,要寫的信,要打的電話,要趕的約會,用這些來填滿我們的每一天。我們的生活就像被擠爆的行李箱。我們總是在趕。我們常叼唸著還有什麼工作沒完成,還有答應別人的事沒做到,還有計畫還沒看。我們永遠有事要去做,要記得,或是要溝通的。也永遠有些人我們想跟他談談,想寫封信給他,或是想去看看他。雖然我們一直都在忙,卻也總覺得還有什麼事沒做。」我們就是這麼忙。

        忙有什麼不對呢?隨便一個醫生、警察、靈修輔導,或者過勞的母親都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忙使人緊張,血壓升高,容易發生意外,也讓我們連最簡單的角色都沒法扮演好。

        但是一些靈修作家對「忙」有更多話想說。他們把「忙」視為靈性成長的阻礙。例如唐納德.尼科爾(Donald Nicholl)就曾說:「忙是一種對時間施暴的行動。」忙是一種想要把天主的時間據為己有,當作私人財產的行動。尼科爾和其他作家把忙視為一種貪婪或貪吃的行動。怎麼說呢?

        我們對貪婪與貪吃的認識太簡單。我們想像的貪婪就是像累積財富,自私,心硬,像狄更斯筆下的小氣財神斯克羅吉一樣。確實有人的貪婪像這個樣子,但卻不是多數人。我們大部分人的貪婪,用一種不著痕跡的方式呈現。比起金錢,我們更想累積「經驗」。我們想要喝遍世上好酒,走遍世界各國,看遍各地美景,體驗每種感官刺激,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我們生活得匆忙,以便有時間再去經驗其他還沒有經驗的事物。我們同時做好多件事,因為我們想要的太多。我們真的想要擁有的財富就是經驗、知識、感覺、成就等等。我們的貪婪,斯克羅吉不曾有過。

        貪吃的表現方式也大同小異。大多數的我們真正要的,不要那些食物、飲料,而是那些吃喝的經驗。那些吃太多的欲望通常跟食物本身沒有關係,而是一種消費的傾向。我們太忙是因為我們想要無止境地嚐盡人生。

        就是這種源自於貪婪和貪吃的忙碌,對時間施暴,並成為通往神聖的障礙。

        還有另一些忙碌源自於環境及責任。幾乎每個人進入成年之後,都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每天,我們都需要滿足來自人際、家庭、工作、學校、教會、照顧小孩、採購、關心健康、關注外表、家事、準備餐點、付帳單、付貸款、通勤、意外事故、生病等的需要,而時間總是不夠用。

        就連福音都提到耶穌忙到沒時間吃飯。這些一點都不令人意外。羅伯特.摩爾(Robert Moore)曾說,成為一個成人的記號是「要他/她做什麼,他/她就得做什麼」。有時候這種同時塞進大量工作,要求快速完成,把我們的力氣榨乾,但還是沒法完成每件事的情境,是用來測試我們能力極限的機會。

        有一種忙碌不是來自於貪婪或貪吃,也很難輕易地判斷、排除的:「她只是想要盡她所能而已。」有時候我們忙碌只是為了過起碼的生活,即使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卻已用掉我們全部的時間。這種情況就不應該說它是通往神聖的障礙,反而是通往神聖的一條路。

        可是,要小心別把我們的忙碌合理化了。天主在創造時間的時候並沒有出錯,祂給了我們足夠的時間。當我們像詩人所說的,沒有足夠的時間而得要晚睡早起時,這就是一個邀請我們改變生活的提醒了。一直忙碌下去,我們最終就必須面對對時間施暴、對我們自己施暴、對血壓施暴的結果。

原文出處  https://ronrolheiser.com/a-spirituality-of-non-hurry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