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非執行種族隔離期間,人民想要表達他們的反對態度,並期待有一天這個政策能夠改變的方式,就是在窗邊點一根蠟燭,讓所有經過的人可以看見。點燃一根被公開展示的蠟燭,表達了一個具有先知意義的宣言。沒有多久,南非政府就對這個行動做出了回應。在窗邊放一根點燃的蠟燭被視為等同於攜帶槍枝的犯罪行為。連小孩子都對政府的反應冷嘲熱諷,他們說:「我們的政府連一根蠟燭都怕!」
他們的確應該害怕!為了道德或宗教的理由(為表達抗議、為猶太光明節、為將臨期、為聖誕節)點燃一根蠟燭本身就是一個表達信仰的先知性行動,本質上可以說是一種公開的祈禱。
無疑的,要把這個先知性的行動跟數以千萬計聖誕樹上的小燈連在一起,還真的很困難。我們為什麼要在聖誕節的時候點燈?有個挖苦人的說法是這純粹是商業考量。對我們很多人而言,這個點燈的行動單純只是因為它很漂亮,可以製造節慶的氣氛,而不會與宗教連在一起。我們為什麼要在聖誕節點燈?我們為什麼要在聖誕節將家裡及街道用五彩的燈光來裝飾?
無疑的,我們為了它的美麗、為了慶祝、為了商業考量這麼做;但更深的意義是,我們用這個行動表達我們的信仰:不管現實看起來有多麼不可能,但基督終會贏得最後的勝利,光明將永遠戰勝黑暗。「光在黑夜中照耀,黑暗決不能戰勝它。」
我們的聖誕燈,最終會成為信仰的表達與公開的祈禱。然而,我們還是會問,哪一個「最終」?這個結果有什麼差別?點燈這個信仰的象徵對於這個世界巨大的黑暗好像是個無足輕重、天真的行動。當我看到這個現實的世界,成千上萬的人處在戰爭、流離失所、食物匱乏的狀態之中。也有成千上萬的人死於不同地區的暴力、藥物濫用、槍枝泛濫等問題,各地區的政府、宗教團體、家庭、社會也處於緊張的狀態之中,我們會問自己,點燃的這個微弱的燈光到底能起什麼作用,或者說這個聖誕燈能夠帶來什麼?
已逝的美藉耶穌會士麥可・巴克利曾說過,祈禱是必須的,即使在它看起來一點用處都沒有時,依然如此。這句話值得我們深思。即使這個世界有這麼多的問題,即使黑暗如烏雲一般籠罩著我們,現在的我們比以前的人們更需要用公開的祈禱來表達我們的信仰。現在的我們更需要公開地表達,我們相信信仰依然是真實的,祈禱有它的力量,在基督內,我們依然能戰勝黑暗的勢力。
這是約翰・席恩在他今年的聖誕卡中寫的詩:
我們的聖誕樹要告訴我們
十二月的黑暗能打擊我們,讓我們的苦難更加難以承受。
我們的聖誕樹請求我們拒絕這個觀點。樹上充滿了,茂盛,佈滿燈光的枝枒。
光明挑戰黑暗。
我們渴望一個完美的世界。
但這並非我們所得到的。
我們會經歷可怕的極端氣候;一場大流行疾病;對健康的威脅;沈重的工作負擔、惡化的財務、緊張的人際關係,以及社會和世界或輕或重的瘋狂。
我們的聖誕樹依然發光。光芒對著我們低語:
「為那些折磨你的事情付出它所要求的,但不要付出你的靈魂。
你比那些圍繞著你的黑暗大得多。」
在面對南非種族隔離的問題時,聖公會的屠圖大主教有時會在教堂講道時,有一些軍人,會揮動他們手中的槍來威脅他。他會笑著對這些軍人說:「我很高興你們來投奔勝利的一方。」說這話的時候,他指的不是種族隔離政策的爭議;他說的是基督為我們贏得的,永遠的勝利。所有爭戰中最重要的那個已定了勝負,我們的信仰將我們置於戰勝的那一邊。我們的聖誕燈表達了這個事實,即使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卡爾・拉內曾經寫道,天主在聖誕節給了我們一個神聖的許可,讓我們快樂。聖誕節也確保了我們擁有了再堅實不過的根據,並因此而感到快樂,不管在我們的生命中或這個世界上正發生著什麼事。我們可以抵抗那些覺得我們應該垂頭喪氣的觀點。我們的聖誕燈表達了我們的抗拒。
原文出處 https://ronrolheiser.com/defying-darkness-with-christmas-light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