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羅海瑟 Ron Rolheiser
從聖經中我們發現,信德的反面不是懷疑,而是焦慮。缺乏信德的結果,不是在理性上質疑天主是否存在,而是在內心深處感到恐懼與焦慮。
這怎麼可能呢?我們會不由自主地為許多事擔心和焦慮--我們所愛的人、健康、工作、未來:「我能通過這場考試嗎?」「我兒子今晚會平安到家嗎?」「我的健康檢查會不會有什麼問題?」「這個人會拒絕我嗎?」「我會不會被裁員?」「這次我可以晉升了嗎?」「我繳得出貸款嗎?」「我女兒新交的男朋友適不適合她?」「我的另一半對我忠誠嗎?」「大家會不會討厭我?」「我這麼穿會不會太招搖?」「我會不會被塞在路上來不及赴約?」在我們的生命中很少有一個時刻是沒有任何擔心與憂慮縈繞心頭的。我們總是為了某些事情感到焦慮。為那麼多事焦慮對我們的信德有壞處嗎?
不盡然。影響我們信德的不是對事情的憂慮,而是憂慮天主已經忘了我們,憂慮我們的名字不在天堂的名單之中,憂慮我們的生命沒有被天主捧在手中,憂慮我們的生命不安全,以及因著種種原因害怕並焦慮沒有一位仁慈、全能的主關心我們。
我們的焦慮開始侵蝕我們信德的時刻,是當我們內在開始出現一種感覺--即使只是那麼一點幽微的感覺,覺得天主並不全然可以信任,或者有足夠能力來保護我們,使我們的生命如同諾利奇的朱利安(Julian of Norwich)所說的:最終,一切都會變好,每件事情都會變好。
或許要理解這種信德被侵蝕的現象,最好的方式就是看看它的對立面。在革責瑪尼莊園,耶穌被黑暗與背叛所環繞。祂似乎有千百個理由感到焦慮。然而,祂是這麼開始祂的祈禱:「父啊,一切為你都是可能的!」表面上,所有一切都讓人恐慌,但在祂的內心,有的是堅若磐石的信任。祂意識到天主的恩寵與全能,儘管祂身處於黑暗之中。我們的問題正好相反。我們被光明所圍包(愛、信任、健康、好心情、沒有立即的威脅與危險),但在我們心底深處卻充斥著恐懼、罪惡感和不信任。耶穌站在黑暗之中並同時被光明所保護著,而我們站在光明之中卻因心底的黑暗感到焦慮;耶穌被病態的勢力推進死亡的羅網,卻可以全心相信一切事物的本質都是善的,而我們身處在健康的景況之中,卻覺得自己與生命的美善離得好遠。耶穌面臨生命的流逝,卻能確信天主沒有忘記祂,而我們每天睜開雙眼,迎向燦爛的陽光,卻擔心自己早已被忘記。
你曾經打開衣櫃後突然發現一件早已被你忘記的衣服嗎?你看著這件你只穿了一小段時間就放進衣櫃最裡面的襯衫或上衣,對自己說:「喔,這件衣服還在啊!我完全忘記它了!」事情其實很容易就能滑出你的意識。這樣的焦慮會圍包著信德,並且能讓我們害怕自己已經不在天主的意識之中,害怕我們已經被遺忘,害怕天主會像我們一樣,有一天看著地上祂所創造的萬事萬物,突然發現還有自己這號人物:「我的天啊,她還在啊,我完全忘記她了!」就是這種焦慮,這種埋藏在心底深處,深怕被天主遺忘的恐懼,強力推動著我們為自己的生命高聲喊叫。沒有人想要默默無聞、無足輕重、不被記得地活著、死去。我們總是會為這一類的事感到焦慮。這種焦慮才是信德的反面,害怕天主根本不存在遠不如害怕天主遺忘我們的存在,那麼嚴重地侵蝕我們的信德。
什麼是信德?信德不是相信自己不會有任何憂慮,你不會犯錯或背叛,或者你和所愛的人不會遭遇意外、疾病、死亡的威脅。信德帶來的是確信天主是美善的,天主值得信任,天主不會忘記自己,以及天主仍然在這個宇宙掌權--即使現實看起來完全相反。信德告訴我們,天主是真實的,天主是主,因此,沒有什麼好怕的。我們被一雙大手安全地捧著。現實充滿恩寵、寬恕、愛、救贖,值得信任。我們的責任是降服於這個真理。
信德讓我們確信沒有什麼好怕的。我們在聖經中看到這個表達:每當天主顯現,啟示祂自己,從天上向我們發言時,第一句話總是:「不要害怕!願你們平安!」
這句話正表達了信德要帶我們去的地方。
原文出處 https://ronrolheiser.com/anxiety-as-the-opposite-of-fait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