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3日 星期日

為復仇,還是為愛而活⎯從「神操」看「黑暗榮耀」


曹志誠

        去年Netflix推出了一部吸引眾多觀眾的韓劇「黑暗榮耀」,讓許多人目不轉睛地追完第一季的八集後,開始懊惱自己太早看了:第二季推出前的日子要怎麼熬過去?

        這部電視劇敘述了一個高中生文同垠,被朴涎鎮為首的五人幫集體霸凌後無奈休學,開始以追求公義的渴望支持自己活下去,用18年的時間構思出一個精心設計的復仇計畫,並一步步實現這個計畫的故事。

        相信很多基督徒在看這部劇時,內在也會有著掙扎:耶穌說要寬恕得罪自己的弟兄七十個七次,但文同垠遭遇到的殘暴對待,在劇情發展中,霸凌五人幫一個一個自食惡果時,自己內心內心卻有著一種公理得伸張的滿足與舒暢感。

        這樣的內在矛盾,到底要如何面對,才能讓自己不被復仇的價值觀所影響,保有耶穌所宣講的,愛的價值觀?

        依納爵在他留給我們的靈修行動手冊《神操》的開宗明義中說道:

人之受造是為讚美、尊敬、事奉我們的主天主 ,因而拯救他們的靈魂。(第23號)

這段500年前寫成的「原則與基礎」,表達出了當時基督徒的人生觀。這段看似教條的道理,其實可以用比較現代的概念來理解它:

每個人的生命都與那位創造自己的天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自己被創造的原因,也會是自己生命最自然的走向。當我們按著自己被創造的原因與目的一步一步發展時,我們會感覺到生命的意義與價值,肯定並享受這短短數十年的旅程。

        那這個被創造的原因與目的是什麼?在新約聖經若望壹書中有這麼一句話:「我們應該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出於天主;凡有愛的,都是生於天主,也認識天主;那不愛的,也不認識天主,因為天主是愛。」(若壹四7-8)如果創造生命的天主是愛,那想必人被創造的原因就是愛,而目的就是活出這個愛的本質。

        從這個觀點來看,「黑暗榮耀」中的文同垠,她的生命本質被遮蔽了。不止是霸凌五人幫不愛她,就連生養自己的母親,都可以為了一筆豐厚的和解費,而忽略女兒所受的不公平待遇與創傷;而原本該主持正義、誨人不倦的老師,卻站到了霸凌者的那一邊,任由這種邪惡的事情在自己眼皮底下發生。這樣的生命經驗,哪裡有愛在其中呢?

        吊詭的是,那唯一愛文同垠的人,就是她自己。當身旁的人都在告訴她:「妳不重要,妳不配得到愛,妳的生命一點價值也沒有」時,是她內在那個不服輸的聲音,支持她站起來對抗這些訊息,並用時間來證明:事實並非如此,自己不是活該受到這樣的待遇,只能活在沒有人愛的孤獨之中。

        但在追尋正義,駁斥那些不實指控的路上,文同垠得要冒著失去靈魂的風險,如同浮士德一樣,與魔鬼交易。於是,她將自己的心用一個硬殼保護起來,免得再受傷害。即使面對他人的善意,她也小心謹慎,不讓自己的心敞開,免得自己的脆弱壞了復仇大計。也因此,面對朱如炡的溫柔與體貼,她可以毫無綣戀地轉身離開;當她的幫手姜賢南拿出水煮蛋要跟她分享時,她也可以毫不猶豫地拒絕這份簡單的善意。 

        可是,當復仇的計畫最終得以實現時,文同垠真的能用公平與正義來修復自己受創的靈魂嗎?那位最終發現文同垠復仇計畫的愛慕者河度領曾問道:「等復仇結束,文同垠你就會變得幸福嗎?」故事告訴我們,創傷不會因著公平正義得伸張而消失,那個不被珍惜、不被愛的痛會一直在那裡。我想,這也是為什麼當復仇結束,觀眾覺得是個歡喜大結局,男女主角終於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時,螢幕上的文同垠卻選擇離開朱如炡。當文同垠發現即使自己用18年的青春歲月,駁斥了年少時霸凌五人幫、母親、老師傳遞給自己的訊息,但她依然沒有活在愛中。故而,她站在大樓的邊緣,準備結束這個無愛的生命。 

        復仇原本只是個「工具」,是說服自己值得一個有愛之生命的手段。但太專注於復仇的文同垠卻忽略了愛已悄悄來到她的身邊。當工具變成目的,真正值得追求的價值就被遺忘了。她也因此在完成復仇計畫的同時,發現自己的內在,依舊空虛。這也是依納爵在《神操》中提醒所有人的:

因此,從我們這方面來說, 我們不應該尋求健康甚於疾病、財富甚於貧窮、榮耀甚於屈辱、長壽甚於短命,其他事物也是一樣。 更精確地說,我們只應切望和選擇那些更有助於我們達到受造目的之事物。(第23號) 

        此時,朱如炡母親的出現,彷彿黑暗中的明燈。文同垠發現,她的生命並非沒有愛。是她太專注在復仇計畫,並且為了保護自己刻意不回應他人的善意,但她的生命一直有愛的陪伴。那個明知道自己被利用,卻仍選擇待在她身邊的學長朱如炡,默默地用溫柔的愛,和文同垠一起跳那首行刑舞。即使文同垠以利益交換的方式與姜賢南合作,但姜賢南對她的體貼與關心,卻沒有因復仇結束而跟著消失。

        朱如炡的母親提醒了文同垠,她早已活在愛中。那些溫暖的記憶,即使她覺得自己不配得,卻仍是不可否認的事實。而此刻,她被信任、邀請,同樣地去愛那些愛著她的人,開始活出她被創造的目的:她的生命不是為了復仇而活,是為了愛而活。

        這也是我們每個人的「原則與基礎」。不管自己做的是什麼,站在什麼位置,擁有了什麼,重要的是活出自己被創造的目的,以愛和人連結,用愛來回應那位用愛創造我們的天主。

2023年4月16日 星期日

祈禱的必要



榮・羅海瑟 Ron Rolheiser

        除非你用某種方式,讓一隻腳站在你的文化氛圍之外,否則這文化將會吞噬你。丹尼爾・貝里根(
Daniel Berrigan)這麼寫道。這句話也可以這麼用:除非你從外面吸收力量,不然你本性中那些神經質、苦毒及憎恨的傾向,最終肯定會吞噬你整個人。

        路加福音中的門徒很清楚這個道理。他們來到耶穌面前,請祂教他們如何祈禱,因為他們看見祂做了一些其他人做不到的事。祂能用愛來回應恨,能真誠地寬恕別人,能忍受別人的誤解和反對,而不讓自己處在自憐和怨懟之中。還有,能讓自己內在保有平安與非暴力。他們知道,這些是一種如同步行水面一樣,超越人所能想像的力量。他們意識到這些力量是從祂以外來的,透過祈禱得到的。

        他們知道,他們自己沒有能力抗拒苦毒與憎恨,但他們想要像耶穌一樣堅強,所以他們問祂:主,請教我們祈禱。也不能怪他們彷彿把祈禱當成一個技巧,可以輕易就學會。但就如福音所顯示的,和一個我們之外,神聖的泉源連結從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使為耶穌也是如此。如同我們在山園祈禱中看到的,「祂在園子中極度恐慌」。

        如同我們在革責瑪尼莊園中看到祂如何祈禱,即使是耶穌祂自己,有時也得要奮力將自己紮根在天主之內。祂的掙扎被稱為「恐慌」(agony),我們得要好好了解它的意思。「恐慌」這個詞也會被用來描述運動員的特定狀態。在走進運動場地開始比賽之前,運動員會先動動他們的手腳,讓身體流汗,讓自己進入一種激動、即將爆發(agony)的狀態,使他肌肉準備好要完全伸展,迎接比賽。福音告訴我們的,也是耶穌在革責瑪尼莊園中暖身,只是祂流的汗中還有血。祂的心準備好要迎接這場比賽,這個考驗,準備好要進入祂的苦難。

        這是什麼比賽,什麼考驗?祂要準備面對的考驗不是一般人以為的,是要讓自己被釘在十字架上,抑或是運用祂神聖的能力讓自己免於羞辱與死亡。這個選擇不是祂在革責瑪尼莊園中掙扎的重點。祂早就已經接受自己將要犧牲的事實。關鍵的問題在於,祂要如何死。是在愛中死去,還是在苦毒中死去。

        最終,祂掙扎著堅強自己的意志,讓祂可以以一顆愛人、溫暖、寬恕的心死去。這是一個掙扎,因為祂的死不見得會帶來祂期待的結果。祂處在圍繞著祂的黑暗、憎恨、怨懟、不公,和誤解之中,處在所有一切都不公平地反對祂,與祂的人與教導完全對立。耶穌奮力掙扎著尋找那可以給祂力量的泉源,來對抗環繞著祂的憎恨與暴力,讓祂有顆能夠寬恕敵人的心,讓祂有足夠的恩寵能寬恕右盜,讓祂內在有足夠的力量,將羞辱、痛苦和不公轉化成憐憫而非苦毒。

        福音中將這一切的掙扎,用一種比喻的說法「醒悟」來代表。也就是說,讓自己保持對心底最深的事實和自己身份的意識:我是天主所愛的。祂的門徒沒有辦法。如同福音描述的,在耶穌奮力掙扎的時刻,他們睡著了。他們(憂悶地)睡著,還不止是因為身體的困頓。伯多祿後來的反應讓我看清楚這一點。當耶穌準備好自己,去面對那些反對祂的仇恨與暴力,伯多祿卻屈服於這兩種力量,同樣暴力地砍掉大司祭僕人的耳朵。伯多祿不止身體睡著了,他的心也睡著了。這顯示出他的生命沒有祈禱的痕跡。

        祈禱意味著讓我們保持警醒。警醒代表我們正跟自身本能之外的力量來源保持連結,因而能讓我堅定地採取愛、寬恕、不報復、非暴力的態度,即使我們自己內心的聲音及外在的氛圍都感叫著要我們苦毒、憎恨與報復。就像當耶穌受到試探時,仍必須汗如血下,才能奮力讓自己跟能給祂力量的那一位連結,我們可以想像,這也會是我們在相同處境時得要付出的代價:掙扎、恐慌、每個細胞都想要屈服,咬著下唇才能勉強地表達自己愛的意願,然後只有當我們掙扎得夠久了,天使才能來堅強我們,讓天主的力量幫助我們做那些靠自己做不到的事。

        主,請教我們如何祈禱!

原文出處  http://ronrolheiser.com/our-need-to-pray/

2023年4月12日 星期三

接受耶穌救贖之恩⎯《苦難與十字架》


曹志誠

       去年三月,接到了光啟文化編輯文琪的來信。她知道我是羅海瑟神父的大粉絲,不只喜歡他的文章與靈修觀點,還會從他的英文網站中找一些有意思的文章,翻譯成中文,與弟兄姊妹分享。因此,她邀請我幫光啟翻譯羅海瑟神父一本關於「苦難」、「復活」與「救贖」的書。

        利用休假的時間一點一點地翻譯,經過了十個月,終於交出了稿件。在文琪細心的潤飾與編輯之後,在聖週前看見了這本書躍上了光啟文化的官網。

        雖然不是文學院出身,也沒有接受過翻譯的正統訓練,但憑藉對基督信仰數十年來的認識,與長久以來浸營在靈修中的經驗,讓我稍稍有些信心,透過語言的轉換,將這本很棒的書介紹給更多華人地區的弟兄姊妹。

        書中羅海瑟神父不談耶穌救贖的神學道理,談的是這位二千年前降生成人的天主子,如何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天,憑藉著對天父的信任與體貼,擔綱了這齣救贖大劇的男主角,完整傳述了天主長久以來,一直渴望讓人們聽見的心聲。

        其中有一篇讓我極為欣賞的分享,是他談到耶穌的苦難與死亡,如何能救贖我們的那篇「除免世罪的耶穌」。耶穌的救贖,不是鄉土劇裡那種面對黑道尋仇,男主角豪邁地跳出來,心甘情願地為所愛的人承受拳棍齊下的折磨,這種灑狗血的情節。當人們將耶穌的救贖跟這種豪邁的承擔畫上等號時,天父就自然成了那個冷血的黑道頭子,讓這位因愛創造天地的主,蒙上了不白之冤。

        羅海瑟選擇了另一種比喻、圖像,幫助我們體會耶穌的救贖。他說,耶穌好像濾水器,而罪惡就像是那些帶著重金屬、有毒物質的水。當別人將這種會污染我們的水,透過互動傳遞給我們時,那種不舒服、痛苦的感覺讓我們自然而然地「全數奉還」。於是,從罪惡在人間出現以來,它所造成的痛苦就在人與人之間流來流去。擁有權勢、財富的人,可以為自己建立防火牆,讓自己稍稍感到安全一些。但當痛苦的程度超越了牆所能阻擋的程度,人還是無法避免會受到罪的影響與折磨,並再次將痛苦傳遞給其他人。

        可是耶穌做了一個跟絕大多數人不一樣的選擇:當別人對他表現出仇視、憤恨、怨懟、懷疑等情緒時,祂沒有全數奉還或轉嫁給別人,祂收下了這些有毒的情緒,還以慈悲、憐憫、寬恕、信任。祂如同濾水器一樣,將輸入的重金屬與有毒物質留下,將能淨化、滋養的純水釋放出去。

        當愈來愈多的人與祂來往、互動,經驗到自己內在那些無力處理的憤怒、怨恨、自貶、輕蔑被祂溫柔、了解的眼光所接納,並還以肯定、信任、安慰、鼓勵時,他們的內在的罪逐漸被轉化,愛的能力與力量展現出來,並且開始能效法耶穌的行動,成為人世間的淨水器,將罪的影響一點一點地化解掉。

        這就是耶穌帶來的救贖之恩,也是祂透過十字架上的痛苦與死亡,堅定表達的渴望與價值。

        歡迎大家看看這本書,在復活期中體會耶穌的苦難與死亡,帶來的復活與救贖,並進一步成為帶給人救贖的基督徒!

《苦難與十字架》介紹

《苦難與十字架》博客來商品頁

2023年4月8日 星期六

基督勝利⎯從「神操」看「浪漫速成班」之三


曹志誠

        在浪漫速成班中,也有好萊塢電影中常見的「危機」與「高潮」,就是男女主角崔直說和南行善被不倫之戀的流言攻擊,慘遭輿論公審,被社會排擠的緊張時刻。

        即使他們兩個人問心無愧,但面對旁人捕風捉影,加油添醋的流言,加上社群媒體推波助瀾的效果,兩人都承擔了很大的壓力。但是,他們卻分別選擇了與社會主流價值很不一樣的應對策略,用「承擔」取代「委過」,以靜制動的方式,讓時間來解決那些自己無力改變的現況。南行善在趙秀熙發現崔直說到家裡為女兒上家教課時,自己跳出來說是她主動要求崔直說這麼做的,把責任攬到自己的身上。也因此輿論瘋傳南行善出賣身體,不擇手段誘惑崔直說,搞得自己的小菜店被集體抵制,好一陣子生意清淡。

        而當崔直說在一場公益座談中,跳出來澄清南行善並沒有色誘自己,而是自己愛慕她,願意主動幫她女兒上家教時,整個風向又大轉彎,開始指責崔直說暗戀有夫之婦,行為可鄙,導致自己的人氣跳崖式下墜,學生紛紛退班表達對他的譴責,就連自己的員工也不願繼續為他工作。

        這種為了他人承擔痛苦的行動,也正是「神操」第三週,默觀耶穌苦難的核心。這些投入神操旅程的朋友,開始經驗了如同崔直說經歷的內在掙扎:是要與耶穌保持距離,明哲保身;還是與耶穌同行,和祂一起承擔痛苦。即使會被誤解,也願意為了愛而承擔一切。

        特別是當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面對著猶太人與羅馬士兵的嘲弄怒罵時,自己是否有勇氣如同耶穌的母親瑪利亞和祂所愛的門徒一樣,站在十字架下,不發一語,默默地和耶穌一起承受那些不公平、惡意的攻擊呢?

        確實,這是個很困難的抉擇。唯有愛的力量,能讓人逾越這個挑戰。當南行善和崔直說分別遭遇社會輿論的攻擊時,是那些堅持守候的家人與朋友,給他們力量,度過那艱難的時期;而耶穌、瑪利亞、門徒及婦女一起圍著十字架形成了愛的圈圈,也支持了神操旅程中的朋友,有勇氣堅持下去。

        當南行善和崔直說先後承受了那些不公平的攻擊,卻為了保護南海伊而默默承擔一切壓力時,這份愛給了南海伊勇氣,勇敢地在鏡頭前為自己稱之為媽媽的阿姨,和自己敬佩的老師,冒著被異樣眼光看待的風險,澄清事實。這個正義的舉動,就像是耶穌復活一樣,為無辜者申冤,讓真相成為勝利的冠冕。

        而這也是走在神操第四週旅程的朋友,所經驗到的喜樂:耶穌復活,耶穌勝利,耶穌為王,阿肋路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