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奧秘與想像



dotMagis編輯室

        沒錯,過去會藉著今天的我們呈現出來。我們每一個人過去的經驗都塑造了今天的自己。我們多數的人忘了很多過去的經驗,因此這些經驗就消失了。但對於復活的耶穌,事情就不一樣了。這位天主子,曾這麼特別地被聖神所充滿,復活的耶穌記得祂生命的每一個不起眼的經驗。沒有事情會被祂遺忘。

        這也意味著耶穌的經驗會活生生地呈現在我們眼前。例如,默觀耶穌在約旦河受洗就是一個具體的行動,專注地聆聽復活耶穌和你分享祂當時的經驗。這個經驗一開始透過福音所記載的內容而呈現,之後,透過天主聖神的帶領,這個情節會變得愈來愈獨特,愈來愈針對你而開展,以此顯現出對你的意義。這些福音的場景和事件因而在此時此刻變得具有救贖的力量;它們不再是一個單一的歷史事件,它們成為了一個活生生的奧秘,呈現出你與耶穌之間正在發展的關係。

        你得要學會認真地看待這些福音的記載,彷彿你在祈禱中遇見了復活的耶穌,此時此刻正臨在於你的生命之中。依納爵建議我們運用想像力來進入這個奧秘之中。不是每一個人的想像力都是圖像式的,但想像力確實是每個人都有的能力,能夠讓我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重溫過去的經驗。在這種默觀祈禱中,聖神會切願地激發你的想像力,讓你經驗到與復活耶穌之間關係的種種奧秘。這種默觀期待的,遠比重演過去的歷史事件還要多得多。天主聖神更渴望藉著你與福音中的耶穌相遇,讓你的整個人參與天主的奧秘。當你愈來愈熟悉透過想像讓你自己與這個奧秘互動,讓你自己進入這個奧秘,你會逐漸得到你在祈禱時所渴求的,那種與天主的親密關係。透過這種方式,天主的奧秘就在此時此刻展現。而你,不再是一個旁觀者,而是一個擁有第一手經驗的參與者。

摘自George A. Aschenbrenner.《Stretched for Greater Glory》

2024年3月23日 星期六

點燃復活心火的人


榮・羅海瑟 Ron Rolheiser

        神學家暨詩人,約翰・席亞(John Shea)有一次在一本書《
在不經意的時刻》(The Hour of the Unexpected)中描述復活顯現的耶穌:

在逃離耶路撒冷的路上
風延著山脊向厄瑪烏吹去
兩個夢想幻滅的年輕人
拖著十字架的惡夢回家

他們在空氣中聞到默西亞的味道
和先知傳下來,傷痕累累的盼望
他們只能為發生的一切哀悼
突然,一個陌生人走進了他們失落的陰影中
激勵人心地說著芥菜子
還有隱藏在死亡之心裡的驚喜
邪惡將被親吻
每一個迴盪天主耳中的尖叫聲將被救贖
真正死在十字架上的
是你想不到的「恐懼」

他們維護著自己絕望的權利,但他說
「我父的笑聲在墳墓的寧靜中迴盪」
但他們還是不了解,把麵餅遞給了祂
當麵餅被擘開時
他們發現祂真實的身份─
點燃心火的人

        復活的基督挑戰著我們,走向新生命─就是相信有驚喜隱藏在死亡的核心之中:每一個尖叫、淚水和傷痛都將被救贖,天主的笑聲比死亡的聲音要大得多。最終,相信復活就是要求我們相信,雖然實際的經驗看起來完全相反,但事實是充滿恩寵的。因為光明戰勝了黑暗,愛戰勝了個人利益,正義戰勝了壓迫;和平戰勝了混亂,滿全戰勝了匱乏。

        但是,要相信這些真的很難。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經驗告訴我們,這不是真的。絕望要比相信來得容易。因為這世界常常是個人利益、孤寂、壓迫、貪婪、苦毒、黑暗獲得勝利。要說我們不相信這些勢力最終會吞噬我們,似乎太天真了。耶穌的門徒,也有過這樣的懷疑,即使是在耶穌復活那一天。他們也跟我們一樣,還在為耶穌被釘死哀悼。

        那是什麼改變了他們,讓他們從絕望中重燃希望。

        不止是耶穌復活的事實改變了他們,因為當時的他們仍在懷疑。雖然看到空墳墓,但因為恐懼而混亂、鎖上大門、絕望得要逃離耶路撒冷,回到他們舊有的生活。讓他們對復活產生信心的,是以血肉之軀出現的耶穌。慢慢地,溫柔地,耶穌透過這些顯現,建立門徒們的信心,直到不再需要祂的顯現。我們也需要透過復活耶穌的血肉之軀,來建立我們的信心。但復活耶穌如何以血肉之軀在今日世界顯現呢?

        復活耶穌透過那些點燃心火者,那些使我們的心火熱的人,顯現給我們。什麼樣的人會在我們心中燃起默西亞之火呢?那些說著芥菜子,告訴我們那些細微、隱密之事價值的人。那些告訴我們,痛苦能帶來更深的意義及救贖的人。那些告訴我們要勇敢,偏執是一種病,悔改會得到拯救的人。那些告訴我們受苦並不高尚,那像活在地獄一樣的人;那些告訴我們犬儒主義和斯多葛主義都是絕望的一種形式,生命並非悲劇,眼淚已被贖回,基督徒被召叫是來歡慶的人。

        還有那些告訴我們「永遠不會太遲」,仍有時間重新再來,活出我們被創造時的模樣,不要只關心個人利益的人。那些鼓勵我們快意跳舞,因為這些原本就很好的人。這些話語激起了我們內在最好的自己,在我們內燃燒起熱情,燃起信心,將大石從墳墓推開,讓我們看到以血肉之軀顯現的復活耶穌。

        血肉之軀看起來平凡無奇。點燃心火的人看起來跟我們認識的人沒有兩樣,就像復活耶穌看起來像是園丁、廚子、陌生人一樣。猜測門徒們為何在耶穌復活顯現後常常認不出祂來,是個有趣的議題。畢竟,祂只死了一天半,就復活顯現了。瑪利亞瑪達肋納,這個與耶穌十分熟悉的婦人,竟把耶穌當成園丁。之後,在路上及海邊,祂的門徒把祂當成陌生人、廚師。只有在擘餅的時候,他們才認識祂是復活的耶穌基督。

        這也是為什麼當我們結伴同行,哀悼充滿我們生命的十字架惡夢時,要好好察覺是什麼讓我們的心火熱起來。我們將會學到在擘餅的時候,多留意身旁這些人的臉,在其中發現與我們同行的耶穌基督。

原文出處: 
https://ronrolheiser.com/easter-arsonists-of-the-heart/


在痛苦的山園中─一個需要儆醒的地方


榮・羅海瑟 Ron Rolheiser 

        當耶穌和門徒進到革責瑪尼莊園時,祂對門徒說:「儆醒吧!」祂的意思是門徒會在那裡學到重要的一課。

        可是,他們沒有保持清醒,他們睡著了。不是因為晚了,或是搞了一天,倦了,或是晚餐酒喝多了。路加說,他們睡著是因為「心神憂悶」。他們睡著是因為他們得不到安慰,感到失望、困惑、憂傷。也因為他們睡著了,所以沒有從耶穌在革責瑪尼中的經歷,學到該學到的一課。那,這一課在學什麼?

        三天後,耶穌在往厄瑪烏的路上,親自解釋了祂的苦難與死亡,他說了:「這些不是必須的嗎?」門徒們需要在革責瑪尼學到的,是那本來就存在於苦難與轉化之間的關係,以及面對那過程將感受到的張力、失望、不公平,卻不讓自己陷入絕望、苦毒、攻擊、報復之中。

        當我們被失望的感覺搞得困惑不已,甚至被它壓垮,以致於開始以敵意取代愛,以偏執取代信任,以失望取代希望,我們就因著憂悶而睡著了。當我們因為苦悶而無法表現出內在超越的力量,我們就因著憂悶而睡著了。

        因著憂悶而睡著,來自於我們生命中常常出現的誘惑。當我們對軟弱讓步,或者做出遠離天主的決定時,常常不是因為我們故意要這麼做,而是因為失望。例如:好幾次聽到我的朋友有混亂的性關係,其實他們知道這樣並不好。他們不是因為幼稚或是不理性,才誤以為所做的是「給予生命」或「道德正確」的事。那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強烈的孤獨,不請自來的憂鬱,對現實的失望。因著憂悶,他們睡著了。他們的行動沒有說出來的是:「我這樣的生命,已淪落至此,還能期待什麼更好的呢?次好已經不錯了,甚至第五好也夠了,我有什麼資格期待『最好』的呢?」他們所採取的行動,是一種安慰自己的補償。

        當談到苦毒、憤怒、嫉妒、敵意、報復時,也是同樣的道理。為什麼有時我們就是沒法成為我們想成為那種親切、體諒、寬恕人的人?簡單來說,我們吃人是為了不被人吃。那深切的失望讓我們內在超越的特質沈睡,憂鬱使我們的美善失去力量。

        要儆醒學習耶穌在革責瑪尼莊園教導我們的,很不容易啊!

  • 當我們覺得無力,被失望所打敗,做出那些明知對自己沒有好處的事,卻是此時此刻我唯一能為自己所做的事時,我們就因憂悶而睡著了,如同革責瑪尼的門徒一樣。

  • 當我們被生活中的不公刺痛,忍不住以牙還牙,以眼還眼,讓對方也嘗嘗我所受的一切時,我們就因憂悶而睡著了,如同革責瑪尼的門徒一樣。

  • 當我們對複雜多變的人生感到困惑,讓我們不想再為任何人承擔,只想要保全自己,把自己隱藏起來,找一個安全的避風港時,我們就因憂悶而睡著了,如同革責瑪尼的門徒一樣。

  • 當我們被天主的沈默壓倒,讓我們無法再為這個祂袖手旁觀的世界多做點什麼時,我們就因憂悶而睡著了,如同革責瑪尼的門徒一樣。

  • 當我們覺得自己像是狂風中搖曳的殘燭,被黑暗和虛無的力量擊倒,耶穌也不再是天地的君王時,我們就因憂悶而睡著了,如同革責瑪尼的門徒一樣。


        我們都很熟悉這首歌:助我渡過漫漫長夜。這首歌的副歌為我們詮釋了這種絕望的心情。「我不在乎什麼是對是錯! 也不想費盡心思去做判斷。 就把明天交給魔鬼吧! 喔,主,今晚我需要有一個人作伴!」就是這種心情壓倒了革責瑪尼的門徒,使他們沈睡,對耶穌要他們看的,對自己內在那超越力量的呼喚置之不理。

原文出處:  https://ronrolheiser.com/the-agony-in-the-garden-the-place-to-stay-a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