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誠
前言:這一系列的文章,是為與看過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的朋友,分享個人從信仰與依納爵神操的觀點而來的體會,特別是對於劇中角色的「人性」所經歷的掙扎,而非這些角色行為的是非對錯。因此,對於劇情的敘述只會點到為止,還請沒有看過本劇的朋友見諒。
上一篇提到簡慶芬在一切都在軌道上的生活中,感受到一種不滿足,進而開始一個追尋之旅。她想要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贏了那個消聲匿跡的對手張怡靜,而劇情也開始回顧十二年前,這兩個女人之間的競爭。
何瑞之的母親希望兒子能跟那個不善討人喜歡的張怡靜分手,跟眼前這位嘴甜也勤快的簡慶芬在一起。並且請簡慶芬在何瑞之外派上海時搬來和自己同住,加深何瑞之對她的好感。最終,何瑞之外派結束,回到台灣之後,就要簡慶芬繼續住下來,兩人結婚了。
簡慶芬一直覺得自己是橫力奪愛,也老是覺得何瑞之愛自己沒有愛張怡靜那麼深。即使兩人結婚已經十二年,也有了愛的結晶布布,卻始終擺脫不掉那個懷疑自己不是何瑞之真愛的念頭。
她覺得張怡靜是何瑞之心底永遠的「微笑」,而自己只是何瑞之口中的「謝謝」。她總是覺得何瑞之和張怡靜之間的是「愛情」,而何瑞之和自己之間的是「恩情」。這種比較,讓她無法真正相信自己是被愛的,甚至讓她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值得被愛。
「神操」第一週的核心目標,就是經驗自己是個「被愛的罪人」。也就是即使自己不完美,依然是天父、耶穌、聖母深愛的孩子。這個肯定讓行神操者踏上了第二週的旅程:與耶穌基督建立真實且親密的關係。
在第二週中,透過默觀耶穌的生命經驗,行神操者也讓自己那些隱藏在背後,主導著自己生命抉擇的信念、價值觀得以一一浮現。當這些信念與價值觀和耶穌的信念與價值觀碰撞,行神操者有了機會重新經驗過去那些塑造自己生命的事件,並讓耶穌參與在其中,給自己機會重新體驗,重新認識這些事件,並讓耶穌陪伴自己重做決定,一步步與耶穌的信念與價值觀靠近。
那些不被理解的受傷經驗,在耶穌的陪伴下被懂、被接納;那些為了保護脆弱的自己而戴上的面具,也在耶穌的愛的凝視中,得以被拿下、被捨棄。自己不再需要靠著財富、地位、名聲,努力證明自己值得被愛,確保自己不會被遺棄。即使自己一文不值、無權無勢、沒沒無名,耶穌依然看自己為寶為尊,忠實地守護著自己、陪伴著自己。
劇中簡慶芬看似毀了自己婚姻與家庭的錯誤,卻反而讓她置之死地而後生,不再靠著一個符合社會期待的妻子、母親角色來證明自己是個值得被愛的好人。拿下面具的她,惶惶不知該如何繼續看似脫軌的生活。但她對愛的渴望,奇妙地讓她再次與那個分不開的敵人張怡靜相遇。那個看似巨人的敵人,竟然也有脆弱、不完美的一面!簡慶芬勇敢地要求走進張怡靜的生命之中,陪伴他走一段路。
正是這段路,讓她心中對這位敵人的幻想徹底破碎:張怡靜其實也是個渴望被愛的平凡人;她會害怕一旦失去完整的身體,自己將不再擁有被愛的權利;她會成為愚蠢的小三,也只是為了得到那一絲絲的關心與溫暖。
她生張怡靜的氣,氣她怎麼可以做出這麼無恥的事,開車離開。但大清早她又在張怡靜的廚房裡打著蔬果汁,等張怡靜起床。或許張怡靜的坦白讓她發覺到,這個女人並非自己一直以來以為的那麼光鮮亮麗,不可一世。她也是個普通人,跟自己一樣,渴望被愛,也害怕孤單。
最終,她發現何瑞之一直是愛著她的,只是不是以她想要的方式,那種可以讓她證明自己打敗張怡靜的方式。他用自己溫柔的「謝謝」,守護著她的心,守護著他們共同打造的家。
在第二週的神操旅程中,行神操者一次又一次地確認,不管自己有多少創傷浮現了出來,有多少幼稚、無知的信念被曝露出來,多麼自私、自以為是、損人不利己的價值觀呈現出來,耶穌總是會守候在身邊,陪伴自己穿過那重重迷霧,一步步成為自己渴望成為的那個人,那個天父的愛子、愛女,那個耶穌的兄弟、姐妹。
簡慶芬不再懷疑自己被深愛著,而行神操者也從耶穌愛的行動中,肯定了自己永不會改變的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