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羅海瑟 Ron Rolheiser
大地曾兩次陷入黑暗之中。最早是在天主創造天地之後,祂創造光之前。但後來,在耶穌受難日,第六到第九時辰之間,當我們將天主子釘在十字架上時,當耶穌在十字架上喊著「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為何捨棄我!」時,更深的黑暗籠罩大地。完全的黑暗。為了回應這這個時刻,天主創造了最令人驚奇的光—復活。
看看聖經如何描述起初光的創造是很有趣的。創世紀開頭寫道:「起初,天主創造天地。大地是空虛混沌,天主的神在水面運行。天主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天主的神和天主的話語之結合產生了第一道光。古人非常認同天主的存在與光。對他們來說,天主是一切黑暗的對立面,事實上,天主忠信的象徵就是彩虹,也就是折射的光,被打碎的光展現出其壯觀的內在美。
但大地又再次黑暗!福音書告訴我們,當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時,儘管當時是正午,但黑暗卻籠罩了整個大地長達三個時辰。我們不知道歷史上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整個地球陷入黑暗了嗎?也許。畢竟,世界正在釘死天主,而天主就是光!無論我們如何從字面上理解這件事,耶穌受難日發生的事情都引發了另一種黑暗,一種道德黑暗—無神論、仇恨、偏執、恐懼、誤導人的宗教、殘忍、偶像崇拜、意識形態和暴力的黑暗。這是最令人盲目的黑暗。
天主有什麼反應?天主對耶穌受難日的黑暗之回應是第二次說,要有光!耶穌的復活就是那道新的光芒,最終將超越所有其他光芒。
將聖經中描述天主創造復活的新光與祂在創世之初創造的第一道光的方式進行比較是很有意思的。若望福音中有一段非常具有啟發性的章節,描述了耶穌復活後第一次向整個人類社群顯現的情況。它告訴我們,復活節那天晚上,門徒(這裡代表教會)聚集在一個房間裡,由於害怕,門都被鎖上了。耶穌來到他們面前,穿過他們緊鎖的門,站在擠在一起、充滿恐懼的門徒中間,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說完這話,就向他們吹了一口氣,說:「你們領受聖神吧。」
請注意這裡與最原始的創世故事之相似之處。對《若望福音》的作者來說,這種在鎖門後恐懼地蜷縮起來的感覺就是耶穌受難日的黑暗,是一種道德上的「無形空虛」。耶穌透過天主的話語和天主的氣息為黑暗的房間帶來了光明,就像當初光明照亮了最初的創造一樣。耶穌說:「願你們平安!」就是復活的耶穌說「要有光!」的方式。然後,就像天主最初創造天地時,他的氣息開始整理物質的混亂一樣,耶穌的氣息,即聖神,開始整理道德的混亂,不斷地將黑暗變成光明—將仇恨變成愛,將苦毒變成仁慈,將恐懼變成信任,將虛假的宗教變成真正的崇拜,將意識形態變成真理,將復仇變成寬恕。
耶穌在祂的復活中為我們的世界帶來了令人驚嘆的新光明,這也是我們的基督教教義中提到的令人驚奇的話語之一,即在耶穌受難日的黑暗中,祂「下降陰府」。這是什麼意思?祂到底進入了什麼樣的地獄?簡而言之,復活的新光(不像自然光那樣可以被遮擋)可以穿過每一扇鎖著的門、每一個被堵住的入口、每一個無法穿透的牢房、每一個仇恨的籓籬、每一個令人活不下去的抑鬱、每一種令人麻痺的憤怒、每一種靈魂的黑暗,甚至穿越罪本身,並散發出平安。這道光可以穿透地獄本身。
耶穌受難日在變好之前曾糟糕到無以復加。我們將天主釘在十字架上,讓世界在正午陷入黑暗。但天主第二次創造了光,即使我們將祂釘在十字架上,光也不會熄滅—而且我們從未真正停止把祂釘上十字架!耶穌的受難日仍然每天出現在世界上。但是,除了一廂情願的想法和自然的樂觀主義之外,我們生活在希望之中,因為我們現在知道天主對任何道德黑暗的回應:天主可以創造復活、創造新光、創造超越死亡的生命。
著名神秘主義者諾里奇的朱利安(Julian of Norwich)創造了這句名言:最終,一切都會好起來,一切都會好起來,每一種存在方式都會好起來。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補充道:即使結果不好,那也不會是終局。耶穌的復活為世界帶來了新的光明,這光明向一切反對天主的主張宣告:光明仍然戰勝黑暗,愛戰勝仇恨,秩序戰勝混亂,天堂戰勝地獄。
https://ronrolheiser.com/easter-ligh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