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羅海瑟 Ron Rolheiser
我相信很多人都熟悉一部關於耶穌生平的電視劇〈天選之人〉(The Chosen)。該劇於2019年開播,自此之後陸續在戲院及串流平台上線,目前觀賞的人數已超過2億人次。它已被翻譯成50種語言,在社交媒體上擁有1300萬粉絲,其中約30%的觀眾是非基督徒。
這部電視劇是由達拉斯・詹金斯(Dallas Jenkins)創作和製作,他是一位福音派基督徒,對普世教會和跨宗教信仰抱持開放的心懷。虔誠的羅馬天主教徒喬納森・魯米(Jonathan Roumie)飾演耶穌,他在〈天選之人〉中塑造的耶穌與我們在其他電影和電視劇中經常看到的耶穌略有不同,但更容易讓人與其連結。這一點帶來了很有意思的影響。
什麼樣的影響?耶穌會士喬・胡佛神父(Joe Hoover, SJ)在最近一期的《美國》(America)雜誌上寫道:「我受洗成為基督徒已有53年,在天主教小學讀書,過去二十多年來一直是以耶穌為名的修會會士……而〈天選之人〉這部電視劇幫助我了解、體會基督及其門徒的生平,並且超越了其他任何事物所帶來的幫助。沒有講道,沒有神學勸勉,沒有碩士學位,沒有若望、馬爾谷或路加福音的釋義課,沒有靈修研討會,沒有為期30天的聖經避靜,讓我能夠像觀賞〈天選之人〉時一樣,將福音書帶回家,讓我能感受到基督和祂身旁之人都如此真實,並且和他們的生命產生共鳴。
這番話也代表了我的想法。 〈天選之人〉對我產生了類似的影響。像喬・胡佛一樣,我在嬰兒時期受洗,在羅馬天主教家庭長大,是修會會士,擁有神學學位,參加過各種靈修研討會,並在一些世界級學者的指導下研讀過福音書。然而,這部電視劇所呈現的耶穌面容,是我過去學習中從未體會到的;同時,這些新的體會也幫助我祈禱,幫助我與基督建立關係。
基本上,這就是〈天選之人〉為我帶來的改變。它呈現出了一個我真心想與之同在的耶穌。難道我們不應該一直渴望與耶穌同在嗎?沒錯,但如果我們對自己誠實,我們平常所認識的耶穌,通常不是那位我們會想花時間與之單獨相處,也不是那位我們能在祂面前輕鬆自在、呈現真實自己的耶穌。
例如,在一般電影中出現的耶穌,通常缺乏人性的溫暖,讓人覺得有距離、嚴肅、超凡脫俗、太過虔誠,他看你的眼光會讓你感到內疚,因為你的罪使得他被釘在十字架上。一般電影中的耶穌也缺乏幽默感,似乎從未將天主的喜樂帶到世界上來,也從未為他所到之處帶來一絲輕鬆的感覺。他不是一個能讓你放鬆自在的耶穌。
不幸的是,這樣的耶穌往往是我們在講道、傳授教理、主日學、神學課程和一般的靈修中所遇到的耶穌。我們在這些宗教情境中遇到的耶穌,儘管他把所有的真理和啟示帶到了這個世界,但仍然過於神聖和虔誠,以至於我們無法在他面前呈現自己的人性。他是我們敬佩甚至崇拜的耶穌,我們夠信任他,願意將自己的生命交託給他(這可不是一件小事)。但他也是一個讓我們感到不自在的耶穌,我們不會選擇與他同桌共食,我們不會選擇與他一起度假;他與我們的距離如此遙遠,和我們如此不同,以至於我們更容易將他視為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師,而非親密的朋友,更不用說作為一位我們願意傾訴心曲的愛人了。
這並不是要求要將耶穌人性化(如今這種做法有時很流行),將他塑造成一個宣揚愛卻不談天主不容置疑之真理的好人。 這不是〈天選之人〉的風格與目的。差得多了。
〈天選之人〉向我們展現了一個你永遠不會懷疑其神性的耶穌,即使如此,他看起來依然溫暖而迷人,他的人性讓你在他面前感到安心;事實上,他的人性會吸引你進入他的同在。觀賞〈天選之人〉,你一刻也不會懷疑耶穌與祂的父有著特殊的、密不可分的聯繫,祂對將天主的真理和啟示帶給我們,毫無妥協的餘地。但這位耶穌也為我們常常缺乏喜樂、溫暖和幸福的生命,帶來了天主的微笑、溫暖和祝福。
偉大的神秘主義者諾里奇的朱利安(Julian of Norwic)曾這樣描述天主:天主坐在天堂,完全地放鬆,他的面容宛如一首美妙的交響曲。
除此之外,〈天選之人〉也向我們展示了天主這張我們太少看到的輕鬆面容。而這種匱乏對我們的靈修生活很不利。
原文出處: https://ronrolheiser.com/the-chose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