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日 星期五

衡量我們的愛



榮・羅海瑟 Ron Rolheiser

        年輕的時候,我很有自信地認為自己懂愛。畢竟,我們每個人都以某種方式體驗過愛,例如戀愛、愛人、被人愛。幾乎每個人都從別人身上體驗過愛,無論是朋友、家人或熟悉的人。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有時會懷疑,我,或者大多數人,是否真正理解過「愛」這個被過度使用詞彙的含義?當我們坦誠面對自己時,我們會覺得自己與愛的真實意義相去甚遠。為什麼?

        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越來越認識愛的陰暗面。這些經驗太普遍了:我們墜入愛河,以為這份關係會天長地久,但後來卻失戀了,感覺這份愛變味了,感覺愛人變得冷漠了,經驗到自己的真心被背叛了,感覺自己被愛情傷害了,也傷害了別人。最後,更令人沮喪的是,我們都會發現,生活中總會遇到對我們冷漠、怨恨、不寬容的人,以至於我們很難感受到愛,也很難去愛。

        在面對愛的沈默之中,我想談談耶穌最重要的誡命:「你們要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一樣!」

        我們很容易用太過簡單、浪漫、片面和自信的方式解讀這句話。但這條誡命蘊含著整個福音中最重要的挑戰,而且,就像福音記載中和它有關之最深層的訊息——耶穌受難一樣,它非常非常難以仿效。為什麼呢?

        如果我們只看事物的一面,也就是我們如何與那些充滿善意、溫暖、尊重和恩待我們的人相處,就很容易認為自己充滿愛心。如果我們根據與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處時的那種良好感覺來評價自己,我們很容易得出結論,我們既是充滿愛心的人,也完全做到耶穌的要求,如同他一樣去愛。

        但如果我們開始檢視自己人際關係中的醜陋之處,我們天真的自信很快就會消失:那些憎恨我們,以及我們不喜歡的人怎麼辦?那些我們躲避的人和躲避我們的人呢?那些我們心懷怨恨的人呢?那些我們看不順眼、心存猜疑、冷漠以對、怒目相視的人呢?那些我們無法原諒的人呢?

        愛一個喜愛你的人是一回事,愛一個想要你死的人又是另一回事!

        但這才是真正的考驗。耶穌愛人的命令包含一個至關重要的子句:「如同我愛你們一樣!」 祂愛我們的方式有何獨特之處?

        耶穌讓我們超越自然本能和一切自欺欺人的地方在於,祂命令我們愛我們的敵人,溫柔地對對那些冷漠的人,友善對待那些殘忍的人,善待那些恨我們的人,原諒那些傷害我們的人,也原諒那些不願原諒我們的人,甚至愛並原諒那些試圖殺害我們的人。

        愛你的敵人並寬恕他們的這條誡命,比任何教義或其他道德問題都更能檢驗基督徒的門徒身分。我們可以熱心地相信並捍衛每一條教義,並熱情地為了正義的緣故在各個領域奮鬥。但真正考驗我們是否真是耶穌的追隨者之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有能力寬恕我們的敵人,是否有能力對那些不冷不熱、不愛我們的人保持熱情與愛。

        我們不應該在這一點上自欺欺人。人們很容易為此找藉口,如果我們這樣做,毫無疑問,周圍會有足夠多的假朋友,他們會用神學和心理學的論點來為我們不愛敵人辯護。但福音的態度是堅定不容討價還價的:判斷我們有沒有能力愛,不是根據我們如何回應那些愛我們的人,而是根據我們如何回應那些恨我們、冷漠、敵視、甚至想置我們於死地的人。這是耶穌教導我們去愛的基本真理,不容置疑。如果我們誠實面對自己,就必須承認,我們距離這個理想還遠得很呢。

        史蒂薇・尼克斯(Stevie Nicks)的一首老歌〈金塵女人〉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挑戰:她認為,在人生的某個時刻,有人「打破我們對愛的幻想」是件好事,因為太多時候,我們的愛,因為看不清自己的真實動機,因而隱含著操縱和自私。歌中指出,我們常常是差勁的愛人,無意識地選擇自己的獵物。

        打破我們對愛的幻想的,是生活中那些恨我們的人。他們就是考驗。正是在這些人身上,我們可以誠實地衡量自己:如果我們能愛他們,我們就真有愛人的能力;如果我們不能,那我們就仍處在自私的幻想之中。

https://ronrolheiser.com/measuring-ourselves-in-lov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