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8日 星期五

我怎麼知道自己經驗到的是天主?



威廉・貝瑞William Barry

        幸運的是,為了分辨什麼是屬神的,我們不必弄清楚所有影響我們生活的細節
──例如,我們晚餐吃什麼,或者我們父母是如何撫養我們的。分辨神類不需要對構成我們生活經驗的每個層面進行考古式的挖掘。我們只需要專注於我們當下所經歷的,然後應用一些簡單的規則。

你人生的方向

        在依納爵分辨神類的規則中,他的第一個建議是確定你人生的方向:我是否偏離了正道,還是我正努力過著正直的基督徒生活?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應該很容易回答這個問題!如果你偏離了正路──也就是說,如果你離開了天主和祂的道路──你就不會看這篇文章了。謹慎的人可能會說他們害怕自己正走在通往地獄的路上,但他們如此努力地確保自己不犯罪的這個事實,恰恰表明了他們對天主的渴望。

規則一

        為了清楚說明,讓我解釋一下依納爵關於善神和惡神對那些故意嚴重背離天主的人,在他們身上運作方式的看法。惡神試圖讓這些人為自己的行為和態度找藉口:「我不是那麼壞的人。我可能偷了錢,但這是我為公司付出之後,應得的報償。」「和海倫相比,我算是個聖人了。」「我照顧我的妻子和孩子;我和簡的婚外情不會傷害他們,因為他們不知道。」換句話說,惡神安撫了我們內在良心不安的感覺,而良心不安的感覺卻是來自善神的作用。良心不安不會攻擊我們,而是質疑我們的行為:「你真的樂意這樣做嗎?」「在和小三共度良宵後,回到妻子和家人身邊,難道不會感覺對不起他們嗎?」
    
案例:喝酒

        一個真實的例子或許能幫助我們了解規則一。我不認為我是故意背離天主的,但我的飲酒行為困擾著他人和我自己。儘管如此,我還是不想正視這個問題。我記得我曾對自己說過這樣的話:「辛苦了一天,你需要喝點小酒放鬆一下。」、「你不會因為喝點小酒而誤了第二天的工作。」、「你的身體很好,喝點小酒不會有事的。」

        這些都是惡神以及我自己不願意誠實面對喝酒習慣所產生的合理化解釋。另一方面,我反覆感覺到有些不對勁。我有時會思考酒精對我的健康造成了什麼影響。每當我想起自己在喝了幾杯酒後對別人變得多麼嚴厲,或者我的一個朋友對我的飲酒行為表示擔憂時,我都會羞愧得臉紅。我相信天主的神在提醒我認真看待自己的飲酒習慣並採取行動,而惡神樂於看到我繼續維持這個習慣。

        最後,藉著天主的恩寵,我注意到善神的提醒。我提到這段親身經歷,是為了顯示分辨神類並不是那麼深奧的靈修技巧。它只是意味著我們需要留意自己的經驗,來讓自己按照天主的旨意生活。

規則二

        現在,讓我們來談談我們大多數人的處境。我們都盡力過著誠實正直的生活。依納爵說,在這種情況下,善神和惡神的行事方式,與對待那些遠離天主道路之人的方式恰好相反。惡神引發懷疑和疑問,導致內心的混亂和自我沉溺,而善神則試圖鼓勵我們,增加我們的平安、喜樂、信心、盼望和愛。

        如果你正在努力活出一個好基督徒的生活,你可能會有這樣的想法:「你以為你是誰,聖人嗎?」「這個辦公室所有人都會打混摸魚。你怎麼了?自以為聖潔嗎?」 「天主沒空理你這種小人物。」「大多數人,即使相信天主,也不會過你這種生活。」所有問題和懷疑的焦點都集中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天主或祂的子民身上。

        另一方面,善神可能會激發這樣的想法:「我真的為自己決定與疏遠已久的妹妹和好而感到高興。」「我希望我能早點戒酒。現在的我更快樂、更健康,也更容易與人和諧相處。」「自從我開始每天抽出一些時間祈禱告之後,我感覺離天主更近了一些,並且不再那麼焦慮和不安了。」我希望你也能從自己的經驗中看出,這兩種神引導你的方式。

案例:避靜走神

        舉個例子。幾年前,一位女士在她一年一度的避靜中,有了三天帶給她極大安慰的祈禱經驗。她感覺與天主很靠近,快樂,充滿活力和信心。然後,在第四天,她告訴我:「這對我來說太誇張了。我需要多花點時間準備聽課,而不是把時間都用在祈禱上。」次日,她告訴我自己無法祈禱,而且感覺很痛苦。當我們回顧所發生的事情時,發現原來是與天主的親密關係嚇壞她了。她沒有跟天主分享她的害怕,讓這段關係延續下去,而是讓自己的不配感阻礙了她和天主的對話。惡神利用她對親近天主的恐懼,讓她專注於課程,而不是喜樂的祈禱。祈禱的中斷並沒有讓她好好準備聽課,反而讓她在避靜中度過了痛苦的一天。這就是惡神面對那些試圖在生活中與天主同行之人的運作方式。

        總而言之,如果你在生活中與天主斷了聯繫,天主會呼喚你改變,你會感到良心不安。然而,這些良心不安不會導致焦慮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沉溺,反而會溫柔地指出你正走在岔路上。惡神,或者說你不想改變生活的願望,會低聲給你一些合理化的解釋,試圖說服你一切都沒有錯。另一方面,如果你努力與天主和諧相處,天主的神會安慰你、鼓勵你,但惡神,或者說你對親近天主的恐懼,會試圖讓你懷疑自己的經歷。這種惡神推動的一個標記就是你會變得以自我為中心,而不是以天主和他人為中心。

        依納爵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明惡神是如何對付走在正確道路上的人。依納爵曾一度心想:「你要如何忍受接下來這七十年的生活(祈禱和懺悔)?」 依納爵理所當然地回答:「你能答應我一個小時的生命嗎?」酗酒者深諳這種誘惑,因此匿名戒酒會建議我們一次過好一天就夠了。

規則三:論神慰

        依納爵相信,天主希望我們幸福滿足,而獲得幸福滿足的途徑就是與天主對世界和對我們的夢想保持同步。我會說,獲得幸福滿足的途徑就是接受天主的友誼,並且按照這份友誼生活。如果我們努力做到這一點,根據依納爵的說法,「神慰」就是我們生活的常態。這並不意味著生活將沒有痛苦和磨難;而是意味著,即使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痛苦和磨難中,天主也渴望成為我們的慰藉。因此,認真生活之人所經驗到的痛苦不可能來自天主,因為他們努力追求美好的生活。依納爵本人在皈依天主並經驗到內在極大的熱情之後,被困在懷疑天主到底有沒有赦免自己罪過的心窄之中。那種擔心與害怕如此強烈,以至於他甚至想過用自殺來解脫。最終,他得出結論,這些懷疑自己是否真的被天主寬恕的想法不可能來自天主,並決定永遠不再告解已被寬恕的罪。

        神慰究竟是什麼?神慰指的是任何渴望天主的經驗,對過去罪孽的厭惡,或對耶穌或其他受苦之人的憐憫。換句話說,它指的是「一切信、望、愛的增長,一切內心的喜樂能引人嚮往天上事,救自己的靈魂,使人憩息於他的造物主天主的寧靜與平安,都是神慰。」(《神操》,第316號)保祿在寫給迦拉達人的信中,列出聖神的果子:「仁愛、喜樂、平安、忍耐、仁愛、良善、忠信、柔和、節制。」(迦五22-23)當你在生命中體驗到這一系列的感動時,你就可以相當確定是聖神在推動你。

規則四:神枯

        神枯與神慰相反。依納爵列舉了以下例子:

        靈魂的昏暗、內心的紊亂、傾向卑劣的世物,或是由各種煽動與誘惑引起的不安。這一切使人失去信心,缺乏希望和愛。人變得完全無精打采,冷淡、不快樂,並感到與我們的造物主天主疏遠。 (《神操》,第317號)

        如果我們努力以天主的朋友身分生活,那麼那些感覺不舒服、不安、焦慮、不快樂、無精打采等等的經歷,都是神枯的經驗。這些經歷並非來自天主。

        如果我們努力以天主的朋友身分生活,當我們發現自己變得充滿活力、更加平安、精力充沛,並且更關心他人而非自己時,我們就可以相信,造成這些結果的經驗是來自天主的神。這些簡單的經驗法則並不能絕對保證我們是正確的,或者我們行事的方式一定會成功,但它們讓我們更有信心自己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如果我們跟隨這些經驗推動我們的方向,我們就可以更有信心地往前走,相信天主會繼續向我們啟示祂為我們預備的道路。

原文出處:  https://www.ignatianspirituality.com/making-good-decisions/discernment-of-spirits/how-do-i-know-im-experiencing-go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