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4日 星期二

內在有力的聲音



榮・羅海瑟 Ron Rolheiser

       要在內在許許多多聲音中,分辨哪一個是真理之聲,著實不容易。即使我們很真誠地想要探索「我是誰?」「什麼對現在的我最好?」這一類關於自己的問題,依然不容易。在這許多的聲音中,哪一個能帶給我生命?哪一個是天主對我說的話?

        很多外來的聲音不斷地衝擊著我們:佈告欄、電視、報低、雜誌、網路、意識型態、宗教、藝術、流行文化、宣傳、名流代言等。但我們很容易發現自己正遭受衝擊,因為這些聲音一點也不偽裝自己。每種聲音都有它自己的企圖:它們要我們的錢、選票、支持、同情、忠誠、注意、參與、崇拜或其他的東西。細緻不是這些聲音的特質,我們也不會那麼天真地以為這些聲音只是為了我們好;雖然在某些情況下,例如宗教、藝術和流行,它們是真的想跟我們分享他們覺得最好的東西,但我們是不會那麼容易就接受的。

        我們會沒有抵抗力而全盤接受的,是來自內在的聲音。因為這些聲音是從內而來的,我們理所當然地會認為它們是為了我自己的好處才對我們說話,讓我們聽到它們的真理之聲。

        如同我們從外面聽到的聲音都有其目的,這些從我們裡面發出的聲音,又想要求我們做些什麼?下面是一些內在聲音的例子:


◼︎個人崇拜、自我、個人利益與懶散的聲音。我們天生就不是利他主義者。這要感謝我們的天性,我們一出生就是驕傲的、自我中心的、自戀的,並且優先關心我們自身的福祉、快樂和舒適。當我們漸漸長大,我們發現這些關切自我利益的聲音並不總是召叫我們走向生命;然而,那有關有恆、不朽的聲音沒有消逝,它一直存在我們內,隨時準備要超越這些自我中心的聲音。

◼︎創傷和憤怒的聲音。沒有人可以毫髮無傷地長大成人。我們不必問自己成長路上是否受過傷,而要問我們在哪裡受傷,以及受了什麼傷。創傷的聲音總是在說話,或大聲或小聲,在我們裡面,讓我們感到不信任、被貶抑、被侵犯、憤怒、渴望報復。沒有人能免疫。這個聲音一直在影響我們。它是一種偏執而非悔改的力量,會引導我們塑造我們的生命。

◼︎情緒化和沮喪的聲音。沮喪很容易偽裝成有深度、利他、聖潔的模樣,以此說服我們相信,靈魂的沈重是一種給予生命的必然現象。但事實是,我們身體與靈魂的生命力都被它吸乾了。沮喪的聲音之所以很容易跟信仰的聲音搞混,是因為它們都看重苦行生活、對來世的期盼以及十字苦路,但事實上它們兩者是不一樣的。

◼︎易感和虔誠的聲音。易感與虔誠很容易跟真誠的同理與投身搞混。它們之間有一個小小的差別:當我們真誠地同理與投身時,我們的眼淚是為別人而流;而當我們被易感與虔誠影響時,我們的眼淚是為自己而流

◼︎強迫的,內在「天使」與「魔鬼」的聲音。長久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爭辯,是什麼影響我們的行為:天性還是後天的教養?是基因的影響還是環境?很多學者,包括了詹姆斯・希爾曼(James Hillman)認為,最能影響一個人行為的,不是天性或後天的教養,而是內在的靈,也就是內心不同的「天使」與「魔鬼」在推動著我們採取不同的行動,引發強迫性的行為,奪走了我們的自由。曾經無助且無望地陷入熱戀的人們,就會知道內在的「魔鬼」和「天使」對自己有多大的影響。有一些內在的力量會使我們癱瘓,什麼都不能做;也有一些內在的聲音能說服我們,某個人(而且只有這個人)可以帶給自己生命。如果你是一個浪漫的人,這個聲音同時會是你能量與痛苦的來源;而且不幸的是,它通常不是帶來生命的聲音。

◼︎原型、遺傳、歸屬和性別的聲音。血濃於水,而且基因常是我們內在巨大且永不停歇的聲音。當我們來到世上時,我們並非一張什麼都沒有的白紙。我們身體與靈魂中強大的DNA,已經將很多東西印記在我們的生命中了。我們身體和心理上的DNA一直都是我們內在強而有力的聲音,如同前述個人崇拜的聲音,它也不總是將我們最大的利益放在心上。


        要如何面對這些內在的聲音,沒有一個簡單清楚的答案。但是,如同詹姆斯・希爾曼說的,當一個症狀不知是怎麼來的時候,最讓人痛苦。


原文出處: https://ronrolheiser.com/powerful-voices-withi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