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7日 星期四

維持祈禱生活



榮・羅海瑟 Ron Rolheiser

        要維持一個穩定的祈禱生活,很難。為什麼?為什麼穩定地祈禱那麼難?

        有時候,原因很簡單:太忙、太累、太多事得做、一直分心、怠惰,服事工作令人厭煩,祈禱方式太平淡,讓人無法專注。

        但是一些修士和神祕學家也提出了另一個原因。他們認為,維持一個穩定的祈禱生活之所以那麼難,是因為我們誤以為祈禱應該是有趣、刺激、令人興奮、充滿能量的。但這不可能,沒有什麼事情總是那麼刺激,祈禱和堂區服務也是如此。而且沒有人有能力一直維持專注,主動且熱烈地投入一件事。
有時候我們沒法維持穩定的祈禱,只是因為我們找不到祈禱需要的動力、時間、專注力及好心情。但這些不是祈禱的條件,即使是靈修學家及禮儀專家,也會這麼說。 

        祈禱依靠我們當時的狀態。祈禱就像吃飯一樣,從經驗中我們知道,我們不會天天想要吃大餐。如果我們天天都吃山珍海味,很快你就會發現吃飯是個沈重的負擔,你會想盡辦法逃離餐桌,去享受一頓清粥小菜。

        吃飯有它的節奏:大餐和便餐,滿桌的佳餚和簡單的三明治,高檔的麻質餐巾和平常的餐巾紙,用整個晚上吃一頓飯和路上隨便吃個東西果腹。這些都是一體的兩面。如果我們的生活沒有平凡,那就不會有所謂的高潮。

        健康的飲食習慣有賴尊重我們生活的韻律:我們的時間,我們的精力,我們的疲倦程度,時節,晨昏,我們的胃口。

        祈禱也是一樣,但我們似乎不那麼尊重我們自己的韻律。我們常常誤以為,祈禱時應該要很感動,充滿激情。感受愈豐富愈好;祈禱愈久愈好。時間及身體是否疲憊都不重要。祈禱時不應該老是看錶。不需要告訴一個投入祈禱或堂區服務的人他何時應該休息。要解決祈禱中的無聊及疲倦,就經常變換方式及運用自己的想像力。

        難怪我們常常發現自己缺乏祈禱的動力,老想逃避堂區的服務工作。

        修士們有一些關於祈禱的祕訣。他們知道如果你祈禱的時候常感覺無聊、缺乏力量,你對祈禱的熱情很快就會被消磨掉。解決這困境的祕訣不是用新的祈禱方式或一直變換,而是規律、穩定,建立一種儀式般的習慣。對那些修士來說,維持穩定的祈禱,關鍵不在於變化、新奇、投注更多的精力,而是倚賴可預期的、熟悉的、重複的、明確的、儀式般的祈禱方式。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被清楚界定的祈禱形式,讓你知道你需要祈禱多久,而非一直要求你投入給不起的精力。

        有些時候我們可以體驗到亢奮的、不同的、新奇的、自發的、長時間的祈禱。但也有些時候,而且是大多數的時候,如同我們日常的飲食習慣,我們有的是不那麼亢奮,但配合我們的身體情況,工作壓力,時間壓力的祈禱經驗。

        我猜,多數的人們願意投入的堂區服務,會是短時間、簡單、不要求投注很多精力、有明確任期的工作。同樣的道理,對於堂區日常工作,所有的祈禱,也是如此。維持明確的、簡單的、簡短的祈禱,靠的是超越我們精力的力量─儀式。儀式承載著我們的疲憊、無力、無法投入、冷漠,甚至偶發的沒有心情。儀式使我們在累到無法投注精力的時候,依然可以繼續祈禱。

        很多人會覺得,我們應該多投注一些精力,更確實地投入我們的祈禱,參與我們的禮儀。這是對的,但有時我擔心我們誤解了這些鼓勵的意思。太過努力的結果,反而讓禮儀本身無法發揮它的力量。

        德藉信義會的牧師迪特里希・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喜歡在婚姻證道時這麼說:「今天你們因為相愛而來到這裡結婚,你們以為你們對彼此的愛,會維繫你們的婚姻。但你們錯了。是你們的婚姻會維繫你們對彼此的愛!」

        對祈禱而言也是如此。我們以為是我們的意願和力量維繫著祈禱的習慣,但實際上不是的。是我們祈禱的習慣,支持著我們的意願與力量。

原文出處 http://ronrolheiser.com/sustaining-a-prayer-lif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