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0日 星期四

如同僵局的黑夜


榮・羅海瑟 Ron Rolheiser

        當我們經歷靈魂的黑夜時,我們到底怎麼了?發生了什麼事,我們又該如何反應?

        關於這一點,有很多資料可供參考,每本書或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觀點,但在這裡,我想分享康斯坦斯・菲茲傑拉德(Constance FitzGerald)在這問題上相當獨特且極富洞察力的觀點。菲茲傑拉德是一位加爾默羅會的修女,也是一位靈修作家,通曉各種古典靈修觀點如何談論靈魂的黑夜。

        她用「僵局」這個詞來形容靈修上所說的靈魂黑夜。 事實上,對她來說,當生命遇到靈魂的黑夜時,你在生活中的情感、智力和想像力陷入了「僵局」。你過去理解、想像和感受事物的所有方式,特別是面對天主、信仰和祈禱這些主題時,不再有用了。可以說你癱瘓了,無法回到原來的狀態,也無法前進。你癱瘓的部分原因是你無法透過思考、想像或感覺來擺脫困境。你陷入了僵局——回頭無路,前進無門。那麼,你可以做什麼呢?你要如何走出僵局?

        面對這個處境時,沒有捷徑。你無法用想像、思考或感覺擺脫困境,因為你需要的願景、象徵、答案和感覺實際上還不存在,至少對你來說它們還不存在。這就是你陷入僵局,情感和智力癱瘓的確切原因。那些能夠重建你的願景、思想和感受的新願景和感受,必須先透過你自己的痛苦和困惑來孕育並使它誕生。

        在這個階段,沒有答案,至少對你來說還找不到答案。你可能讀過其他經歷過同樣困境的人之分享,並對如何度過靈魂的黑夜提供建議。這可能會有幫助,但當下處於熔爐烈火中的,仍然是你的心、你的想像力和你的智力。知道其他人也經歷過同樣的烈焰,可以幫助你在癱瘓時擁有希望和安慰,但你自己的生活中仍然必須經歷這場烈火,才能重置你自己的想像、想法和感受。

        對費茲傑羅來說,處於這種狀態是我們最能夠找到自己的過度空間。這是一個熔爐,我們在其中得到淨化。而對她來說,出路就是穿越它。走出這種黑夜的出路就是透過「默觀」,也就是停留在僵局當中,在其中耐心等待,等待天主透過轉化我們的想像力、智力和心靈來打破僵局。

        所以最終,這種僵局挑戰著並邀請我們成為神秘主義者,而非僅僅是尋找獨特的宗教體驗;這種僵局讓我們的幻想、破碎的象徵和對意義的失落,成為天主可以在新的願景之中,重新詮釋所有的一切,並因此而重置我們的信仰、情感、想像與智力的機會。

        具體來說,我們該如何做到這一點呢?我們要如何默觀?我們讓自己安坐在緊張、無助、耐心、開放、等待中來做到這一點。無論需要多長的時間,我們都可以在自己靈魂的深處接受一種新的方式來想像、思考和感受天主、信仰與祈禱⎯因此而超越了僵局。

        此外,破碎的象徵、幻想以及我們無力思考或感受以擺脫僵局的事實,恰恰使我們確信,給予我們的新願景來自天主,而不是我們自己的想像,或投射,或追求個人利益的產物。

        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對宗教經驗提出了有史以來最尖銳之一的批評,他聲稱所有的宗教體驗最終都是人類自我的投射。他認為,我們為了自己的利益,按照自己的形象和肖像創造了天主,這就是為什麼許多真誠的信仰和宗教,實際上可能是虛偽和錯誤的。對此,著名耶穌會哲學家暨神學家麥可・巴克利(Michael Buckley)反駁他的觀點:尼采的看法95%正確。95%的所謂宗教經驗其實是人類的投射。但是,巴克利補充道,尼采的看法中有 5%是錯的,而這 5% 讓一切變得不一樣——因為在這 5% 中,天主的啟示在我們的生命中不受污染地流動。

        現在,這就是關鍵,5%恰恰發生在我們處於靈魂的黑夜時,就是當我們賴以生活的象徵被打破,我們的智力無法啟動,我們的想像一片空白,我們的心茫然若失時。正是在這個時候,當我們無力幫助自己時,我們也無法偽造和玷污天主進入我們內的方式。

        當我們陷入困境,無法用我們的想像取代天主的異象時,這時候天主就可以純淨且不被污染地流入我們的生命之中。

原文出處:  https://ronrolheiser.com/the-dark-night-as-impass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